觀後記

兒子


 Le Fils (2002) (兒子) (The Son)

導演編劇: Jean-Pierre Dardenne, Luc Dardenne
攝影:Alain Marcoen
剪接:Marie-Helene Dozo
演員:Olivier Gourmet, Morgan Marinne

查了查網上的評論,某位影評在多倫多影展看這部片的時候,看到一半必需要離場去把他吃過的早餐給吐出來,再回來繼續看。我很慶幸我對這種大量手持攝影的電影並不會感到任何的不適,但我想很多人不喜歡這部片是有其理由的,我也不想就此去爭論這部片的好壞。

諸多感想,乾脆用條列式地寫下來

1.就記憶所及,雖然<兒子>這部片和<美麗蘿賽塔>都同樣使用手持攝影拍攝,但仔細比較其鏡頭的運用是有其不同的,本片似乎在畫質上較為細緻,而且鏡頭好像跟得更近!有好幾個段落就好像觀眾的眼光是緊貼在主角的後腦杓,甚至隨著鏡頭的遠近,還會產生呼吸聲變大變小的錯覺。但也有許多的段落鏡頭刻意的拉遠,隨著主角情緒的轉折和眼光的轉換,鏡頭位置都有不同的移動。因為實在跟得很近而且畫面不斷移動,和傳統中長固定鏡頭的運鏡截然不同,我實在很懷疑演員的走位和攝影機的"走位"是隨意而成的還是經過精心設計過的?我想是後者吧,也因此其實觀看本片的運鏡也是非常的有趣,讓我讚嘆不已。

2.我想大部份的觀眾和我一樣在看這部片之前就已經讀過手冊上的簡介了,但我實際上在看的時候,發現一直要到電影的中段才透露出主角行為的原因,一直到後面才知道四年前那件悲劇的始末。整部電影的前一大段其實對沒事先看過劇情簡介的觀眾來說,根本是個原因不明的窺視行為,尤其是在影展的場合放映,很容易會有其他的聯想,但我想這不是導演的用意。無論如何,鏡頭捕捉了男主角偷窺那位男孩的一舉一動,那種不安又渴望的情緒,其實是許多人都曾有過的心情。

3.主角的動機其實一直沒有說的很清楚,但有不少線索。我不知道主角是否是在兒子死後才決定要去做木工班的老師教導這些有前科的少年們,這可能是為了寬恕,為了超脫自己的仇恨,但也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征服,或是教化,我感覺說不定也是一種和上天對話的方式,因為似乎他一直沒有從四年前的悲劇回復過來,也沒有逃開去過新的生活,面對自己的苦難,這一切的行為好像是某種修行,為的是求得一個答案。這其實透露出,除了仇恨之外,這悲劇在男主角心中激起的更是某種信仰,堅持這樣的信仰是他對面這件事的方式。而當殺害他兒子的兇手就在眼前時,還有什麼渴望是比報仇更為強烈呢?那當然就是去愛他。這也難怪他的妻子無法理解他對這件事的反應,兩人只好分開。

4.片中或許有人會覺得冗長的授課過程,包括不斷地拿著木頭敲敲打打,量這量那的,在電影中以很仔細很專注的形式呈現出來,我在看著主角上課時,不斷地想到他其實上這些課已經好幾年了,教過無數個有前科的少年,這形式其實是他的武裝,是他修行的儀式,也是現在面對殺害他兒子的兇手唯一的溝通方式,更是"收服"他的程序。當然他自己也不確定他要做什麼,但就和當初他選擇這個工作一樣,這是他追尋答案的方式。

5.電影中呈現的這位殺過人的男孩,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只是個掙扎著過日子的普通人罷了,這個角色透露的訊息可以說很少,但也可以說很多,如同男主角對他止不住的好奇一般,這男孩每一個舉動都可以讓我有很多的聯想,到底他對四年前的事情有何想法?他現在一人要如何獨自過日子?他是個無法原諒的兇手?還是充滿悔意?相對於男主角的波濤洶湧,他的反應則是十分地平淡,有著一般青少年的酷勁,這當然是因為他是客體,但也讓我止不住去想他是如何地走過這一段歲月,重新擺好面對世界的姿態?

6.最後的告白來的有點意外,但回想起來,男主角其實不斷地在試探,到後來除了攤牌還能如何?不說出一切哪能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走?這是個無法言喻的時刻,導演在處理這個其實很狗血的題材時,用極度壓抑,極度寫實的手法來創造出真實的錯覺,不讓角色的行為動機變得一清二楚,一黑二白,在此角色成為一個具真實感的,可以無限延伸的人,大量的細節都各自在訴說著畫面以外可能的故事。因此到最後的時刻,這一簡單的告白顯得異常的安靜,卻能直入人心,這或許是兩人人生中重要的一刻,而鏡頭正帶著我們去觀看他們。即使我知道這是一部電影,這故事都是演出來的。

7.男孩在落荒而逃時,他喊著他已經坐過牢付出代價了。這句話很簡單卻意外地很有力量,這揭示了這位男孩只是一個凡人,不是罪人也不是聖人,他面對男主角顯露的不是愧疚而是害怕,他深知自己做錯事卻認為罪已經還清了。他不像男主角一樣在掙扎著追尋著自己也不知道的東西,或許他無法了解男主角在想什麼,到最後男主角手掐住了他的脖子然後又放開,這也許不能說明男主角領悟了什麼,但這確實是一段兩人之間的對話,無聲卻十分有力。

8.最後一個鏡頭,仍然還是曖昧不清,但兩人之間隱隱流動的情緒,無聲的溝通,確實是有某種情感連結建立起來。失去兒子的父親,和殺了他兒子的男孩,兩個人都以各自的方向在過著他們的人生,即使男孩連他為什麼殺人都不知道,也看不見未來該怎麼走,但他會知道被害人的父親,對他懷抱著複雜的情緒,曾經嚐試著要愛他。

然後電影結束了,我知道這兩人的故事還在繼續著。

9.有影評指出這部片有著宗教上的隱喻,記得耶穌基督是木工家庭的兒子嗎?父親試著要扮演耶穌基督,原諒罪惡的猶太,但我想的是他想原諒 "不知道自已在做什麼的世人們" ,如果他真的懷抱著基督的信仰,或許這部電影可以看成人性和神性之間的對話與掙扎。無論如何這部形式上看似極為單純的電影,其實是可以有許多遠超過其表面上的意義的。而十分簡單的故事和情感,在導演Dardenne兄弟創造出的電影幻境中,卻能呈現出全然不同的份量和思索。我想其中的精心設計是遠超過形式上所看到的。

10. 確實有些段落可能是壓抑過頭了,不過想想其實這兩個都是寡言的人,如果這位父親太過嘮叨的話,這少年可能就不想理他了....:)

11.或許有點過度詮釋,但我想這就是那種要讓人過度詮釋的電影吧

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