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05台北電影節6/30小記

鏡子 The Mirror/ Zerkalo (1975)

97年第一次看金馬影展的時候,正巧碰到塔可夫斯基的回顧,那時就看過《鏡子》了,不過當時哪看得懂啊!只看了開頭,然後一直昏迷到結尾前。這次重看,雖然沒睡也完整看完了,但還是稱不上看懂(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看懂看不懂的問題)。大致上稍微比較知道導演在玩些什麼,不過還是有些疑惑:大體上是關於親子家庭間關係的主題,中間有一段關於戰爭的戲好像沒太大關聯?然後我想這種關於自身夢境與回憶的影像,是否有太多文化隔闔在裏面?森林小屋的意象對我來說實在太過神秘了點。

未完成 Story Undone / Dastaneh natamam (2004)

會想看這部片,是因為過去對伊朗電影的好印象,往往可以在看似簡樸的情節和手法中發現一些深刻的意義或情感。不過這部片就只是簡樸而已,看似又在把玩電影的真實虛幻,但其實根本談不上。故事無趣呆板,結尾更是莫名其妙。

等待豐收的季節 Harvest Time / Vremya Zhatvy (2004)

又一部影像絕美的俄羅斯電影,講述集體農場一家人的遭遇和宿命。因為影像太令人感到舒服,為這部片加了不少分;農場簡樸的生活和自然風光,空氣中飄浮的顆粒所折射出來的光影,還有演員們散發出來的生命力都值得一看。故事似乎有意地用比較童話寓言的角度來敘述,問題是這讓角色顯得有點單薄,政治批判也講得不夠用力;片長很短,如果能在劇情上多加一點血肉,會更精彩才是。結尾拉到現代時空的處理方式我覺得怪怪的,有點流於無謂的感傷,但情緒又出不來。

母子深情 Mother and Son / Mat i syn (1997)

看到第四部,影片又是充滿了如夢似幻的氣氛,結果我不小心就進入夢鄉了......:P。這部片和《父子情迷》一樣都有著朦朧絕美的影像,只是更加純粹,角色只有兩位,劇情幾乎沒有。扭曲的影象,如夢語般的呢喃,描寫的是母子間超現實的私密情感,氣氛十足,非常的特別。這部是這次影展我唯一看的一部蘇古諾夫,本來專題導演應該多看幾部,不過時段大都不是很好,真是令人不解。

安德烈盧布烈夫 Andrei Rublev / Andrey Rublyov (1966)

九年前的金馬影展錯過了這部片,今年終於在大銀幕上相見。這部片其實有點超出了我的預期,本以為可能又要進入塔可夫斯基如夢般的電影迷宮,沒想到這部是一部敘事清楚,氣勢浩大的史詩片。故事以安德烈盧布烈夫這位十五世紀聖像畫家的虛構人生片段,來描寫時代動亂,和主人公身處其中對於宗教和藝術的省思掙扎。其中的宗教思想和俄羅斯歷史文化可能沒法完全理解,但其壯觀的場面調度,深刻的角色描寫,和每段都十分引人的故事,讓這部長達三小時的鉅片絲毫不讓人覺得冗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上一部時睡過了....)

留言

  1. 其實原先已經打算放棄安德烈盧布烈夫(怕睡掉),改看加映場「大街上的白雪公主」;現在又多了個猶豫的好理由。
    「等待」的結尾我倒挺喜歡;讓旗幟改頭換面重返人間,想像空間會比單純地遭人遺忘來得多。

    回覆刪除
  2. 《大街上的白雪公主》我看過了,不喜歡。就是那種好萊塢常見的偵查命案結果愛上嫌疑犯的老套,只是主角們的年紀都加上三四十歲。(還有床戲)
    主題其實是講老年人寂寞的心情,不算多懸疑或緊張,有點算是喜劇片才是,但劇本寫成這樣我覺得很怪異。
    不算好看也不難看就是了。
    另外我覺得塔可夫斯基的片子有機會看大銀幕,有什麼好猶豫的呢?我不保證你不會睡掉,但睡起來再看兩小時也算值得。另外《犧牲》如果有機會看也不要錯過了,這部是我個人塔可夫斯基的啟蒙。(不過可能來不及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