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05台北電影節7/2小記

愛在瘋煙四起時 House of Fools / Dom durakov (2002)

發生在瘋人院的烽火情緣,故事有趣,影像也不錯。不過導演選擇用Bryan Adams的情歌和本人穿插在影片中,這創意有點讓人不解,感覺是噱頭大於實際意義。講對戰爭的批判,感覺好像沒搔到什麼癢處。看過就算了。(這部竟然還得到威尼斯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我的阿嬤 Granny / Babusya (2003)

老 阿嬤在子女之間轉來轉去找不到居所,故事有點《東京物語》的影子。可看的地方在於藉由老阿嬤的遭遇和子女們的面貌來描述俄羅斯社會人心所面臨的問題,歷史 悲劇、經濟困境和戰爭陰影,讓人心變得泠漠自私。至於情節本身有點無趣,搧情的功力也略感生澀,手冊簡介上所說女主角渾然天成的演出,我看是見仁見智吧。不過看完後我學到這輩子第一個俄文單字Babusya(外婆)。

那年陽光燦爛 Machuca (2004)

其 實這天的行程主要是為了看這部片,結果也並未讓我失望。七零年代智利共產思潮風起雲湧,主人翁是一位白人小孩,他就讀的學校校長決定打破階級,讓社會較低 階層的印地安學童們入學,此舉引發了學生之間的衝突和家長們的反彈。而主角因為和一位貧民窟的新同學建立了友情,因此展開了他對社會政治的體驗。這部片成 功地把社會衝突和主角在友情和親情間的衝突融為一體,讓時代變遷和個人成長緊緊相扣。時代氛圍和角色人性細緻犀利的描寫(大小演員們都很棒),讓這部片情感張 力和批判力道十足,最後的悲劇結尾也因此有了複雜而深刻的力量。

十月 October / Oktyabr (1927)

因為種種原因遲了半小時進場(好啦!我迷路了),不知道 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我一直很難進入這部片,雖然我本來也不期望我真能看出多少東西。角色一直搞不懂誰是誰,觀點也有些混亂,而且似乎這部默片在對白字卡上 運用的邏輯和我習慣的相反(我習慣看到人說話後再看對白)。反正結果就是看不出所以然,其實真該作點功課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