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小記《航向幸福的旅程》

(原本是要寫在回05年回顧裏面的,現在獨立成一篇)

《航向幸福的旅程》Tickets (2005)

三位導演合作一部以火車車廂為共同場景的三段式電影,感覺比之前的《愛神》或是《十分狂想》系列來得更讓我感動。

第一段的導演為義大利導演艾馬諾歐勒米(Ermanno Olmi),我之前應該沒看過他的作品,但這一段我個人相當喜愛;故事敘述一位老教授參加完會議正要返鄉,因疑似恐怖份子事件搭不上飛機,改搭火車卻也是一團混亂,吵雜的車廂還有一堆美軍不時地巡視;此時老教授卻不斷地回想起送他上車的會議女助理,春心大動打算打一封感謝信表達他內心的情意,但每次的回憶卻不斷地被車廂的吵雜騷動所打斷。影片就在外在環境的車廂和老教授的內心幻想這兩條線不斷穿插。這段優雅可愛卻又老不修的幻想,把道貌岸然的教授頓時變成了情竇初開的小男孩,但更有趣的是導演用這段幻想來對照外在的世界;觀眾可以看到頭等廂內外階級的落差,恐怖威脅和戰爭恐懼的侵入,這些都讓老教授的狂想顯得有點可笑。不過在結尾老教授一直下不了筆寫出他綿綿的情意,卻起身做了另外一事表達他對車廂中的迷你世界的回應,想來這似乎有點虛偽,但在短片的篇幅下,這樣的溫暖可愛算是剛剛好。

第二段,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不再繼續他在《十段生命的律動》《》中那極簡的鏡頭實驗,回歸到更傳統的電影拍攝手法(感謝老天!),而車廂內封閉的空間光景和他舊作中伊朗的鄉野景色截然不同,也讓我見識到導演相當厲害的電影手法。一位年青人和一位老婦人同行搭車,我們看到老婦人的爆燥脾氣以及她對年青人的頤指氣使,同時年青人又遇見一位少女而想起了他的往事;於是在火車上一連串的紛擾,和年青人與少女的對談之中,觀眾逐漸了解各角色之間的關係和背後性格動機,也引發後來年青人與老婦人之間的攤牌。不像第一段那般有著明確簡單的主題,導演透過鏡頭和不同角色的觀點,邀請觀眾對角色去觀察和思考,這過程反而比理解劇情本身還來的有趣。於是到結尾我們雖然終於對角色的關係了然於胸,但角色們鮮明的性格和其中顯露出來的人性描寫更是烙印在觀眾的心裏。相較於第一段封閉的引導式敘事,第二段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所呈現的開放式手法正好是完全不同的典型。

而第三段肯洛區(Ken Loach)所執導的段落是三段裏最簡單直接的一段,也正好合乎導演的風格。三位蘇格蘭少年搭上火車要到羅馬看球賽,一聽到他們濃厚的口音,讓我因熟悉感而笑了起來。原本興高采烈的他們卻發現其中一人的車票不見了,原來是被偷搭上車的一家阿爾巴尼亞難民給偷走了。於是三人掙扎在泠漠世故和溫暖同情之間,到底是球賽最大還是幫助可憐的一家人更重要?他們的青春活力與純真,讓看似天真的掙扎顯得更理直氣壯,也讓結尾的熱情溫暖更讓人信服。如果是一部長片的話,這樣簡單的故事與結論可能會顯得太單薄了點,但在三分之一的篇幅裏也是恰到好處,讓這第三段像是熱血暢快的副歌,以快樂高昂的情緒為這部電影劃下了句點。

這部電影以三段不同的人性切片,或虛或實地表達了對現今世界的態度,像是關於這個時代的標記。結果雖然輕巧,卻是相當動人的。 三段電影從場景、主題到角色的連貫,合而為一成為一場令人相當滿足的觀影經驗,從發想、製作到執行的成功,除了三位導演之外,我想製作人也是功不可沒。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