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漫談 翻譯

從史帝芬索德堡的《The Good German》聊起...

之前曾在Apple的Trailer網站看到一部新片的預告片(觀看需安裝Quicktime,或是可以去Youtube看畫質較差的版本),它的海報說明了一切。

這部由史帝芬索德堡(Steven Soderbergh)執導,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和陶比麥魁爾(Tobey Maguire)主演的新片《The Good German》,海報風格看來十分復古,完全仿效古典好萊塢的樣式。而從預告片看來這是一部黑白電影,故事場景設定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的柏林,一位美國
軍官記者尋找過往的舊情人,卻涉入了一椿諜殺案和背後的重重陰謀,看來十足的黑色風格。

以前我也曾想過,如果現代的好萊塢重新運用古典好萊塢風格來拍一部新片,會是怎樣的模樣?我不太清楚過去是否有人曾經有過類似的嘗試,我目前想到的大概就是柯恩兄弟的《米勒倒戈》(又譯:
烏龍密探擺黑幫龍虎鬥)或《金錢帝國》,其中場景和一些元素有不少古典好萊塢的影子。另外還有《歡樂谷》用黑白影像模仿老電視影集的風格貫穿大部份的故事。除了外在元素之外,運用較古典的場面調度,包括鏡頭、節奏、主題等等之類的作品或許還有更多,只是一時之間我沒法立即辨識出來有哪些例子,印像中伍迪愛倫八、九零年代許多的作品感覺也有點古典的氣味,不過我對此沒多少研究,純粹是的隨口亂說一通。

但這部《The Good German》對古典好萊塢風格的模仿,似乎是無庸置疑 的,而在我讀過紐約時報介紹這部片的專文後,對於史帝芬索德堡在這部片所想要達成的,更是感到驚訝。他不但指名了Michale Curtiz(《北非諜影》的導演)為他所想要效法的對像,甚至從鏡頭的選用,攝影的方式,片廠的運用,燈光、音效器材等等技術上的細節,都極力想要模仿1940年代的方式,以期能「發掘在現代已不復見的古典風格手法,其優點和限制」。從這篇專文,David Bordwell在他的Blog上寫了兩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古典好萊塢和現代好萊塢在鏡頭剪接上的差異,非常值得一讀。

簡單說我讀完的心得,現代的好萊塢傾向於細碎的鏡頭與剪接,這源自於製作人的一個思維:要透過最後剪接權來掌控最後電影成品的樣貌,最好是能在拍攝時就能拍到最多的素材。因此一場戲可能會設計各種不同的鏡位一再地拍攝,甚至可能出動不只一架攝影機以期能快速地拍到各種不同的畫面(這樣的拍攝動作稱為coverage)。這思維的結果,可能造成了在場景和燈光上的限制,以及讓拍出來的畫面是碎裂的,充滿特寫的,可以容易地在剪接台上排列組合一番。因此長鏡頭、廣角的畫面安排、深焦畫面、高反差的燈光設計、抒援的節奏、容納整個角色身體的景框,都在現代的商業片裏越來越少見。David Bordwell抱怨這樣的風格導致了電影缺乏空間感和鏡頭剪接邏輯上的混亂。(之前他也用類似的邏輯批評了《神鬼無間》)

不過似乎coverage過多的現像也存在於古典好萊塢的電影裏,但根據我在上述文章所讀到的,似乎在古典片廠時期,因應快速拍片的需求,反而有較多的空間容許導演只拍攝預先設計好的鏡頭,減少coverage,這樣不但加快了拍片速度,更是讓剪接變得更快速,因為沒什麼選擇,剪接師只能按鏡頭的邏輯來剪接。最極端的例子當然是希區考克,他精準的分鏡表讓拍攝和剪接變成只是按表操課。索德堡在拍《The Good German》時也是用類似的方式。
而這樣的拍攝方式根據Bordwell的說法,反而更能拍出不同鏡位的可能性。因為當七台攝影機一起開動時,你根本不知道最後拍出來的畫面要怎樣有意義的連接。Bordwell還舉了杜琪鋒所拍的《PTU》結尾一段槍戰戲來說明,在講究拍片速度的香港電影工業裏,反而可以拍出比大多數好萊塢片更有效率更豐富的鏡頭和剪接設計。

這樣看來,我發覺我自己一直是比較偏好較古典式的鏡頭風絡,精心設計的鏡頭和景框,寛畫面所造成的空間感,深焦鏡頭下演員走位與表演,這說明了我對某些老電影的偏好,不只是因為美麗的黑白攝影所產生的懷舊感。總之,這些都讓《The Good German》變成一部有趣且值得期待的電影。

問題是,除了樂趣之外,這種對古典電影美學的模仿是否還有其他任何意義?這部片的出現能影響現代好萊塢的拍攝手法嗎?才讀過686寫的「作者論的終結」,說:「再精進的科技也無法還原,或者說再怎麼還原也拍不出當時的時代味兒!」,看似和索德堡的期望完全相反,但或者,索德堡期望的除了美學手法的複製之外,也不排除在故事裏放入現代的思維,讓這部仿古電影依然有著二十一世紀的味道?(不過至少,預告片的剪接風格還是很"現代",看來索德堡的堅持還是沒法影響到電影公司的預告片風格)

我不知道,總之就等電影上映吧!(台灣檔期暫定是明年二月底,中文譯名《柏林迷宮》,資料來源為TPBO電影網)

留言

  1. <烏龍密探擺黑幫>是女神MP的<Married to Mob>
    跟<米勒倒戈>不是同一部喲
    印象中<Miller's Crossing>因為未在台灣上映
    所以<米勒倒戈>是通譯名
    為了Danny Boy去買<Miller's Crossing>原聲帶的人.......

    回覆刪除
  2. to alyx:
    你說的對,我弄錯了,《米勒倒戈》的台譯應該是《黑幫龍虎鬥》
    因為這兩片的名字都太俗了,所以我搞在一起。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