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蜘蛛人3》

去看了《蜘蛛人3》(Spider-Man 3 - 2007),看完有諸多感想,但上網流覽一下,發覺對於這部片的批評讚美大家都說的差不多了,我大概也沒法說出什麼新鮮的東西,不過還是聊一下。

電影在片頭使用了一些前兩集的畫面來做"前情提要",短暫複習了三位角色的恩怨情仇,看到這裏有種在看肥皂劇的感覺。照例片頭之後導演山姆雷米(Sam Raimi)並沒有安排一場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而是以彼得帕克的自述,展開一連串的角色建立情節,關於主角們的生活,戀愛、想結婚、情感生變、友誼分裂,還有在事業上的挫折。大概這些段落是《蜘蛛人3》裏拍得最動人的部份了,倒不是說拍得有多好,而是歷經了前兩集,觀眾已經對這些人物有了相當的關心,而他們面對的生活難題,大抵上也是平凡老百姓如你我會遭遇到的點點滴滴。之前彼得帕克歷經了個人與責任的掙扎,想要卻得不到的心情起伏,到了第三集則是回到了基本,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愛?如何掌握手中的幸福,如何面對人生的起伏。因此到了結局,主角們有所成長,學會了諒解與放下、得到了愛與寛恕,獲得了一點人生中的智慧,也承受一點生命的遺撼。能把這種超級英雄片拍成一系列動人的肥皂劇,其實也真是了不得。

問題就是在要說好一個肥皂劇故事,適切的角色刻劃和精準的煽情是重點,加上本片有三位超級壞蛋的多線劇情,一堆故事線混在一起,劇本非得要仔細地安排敘事與推敲細節,讓各線的主題能互相連結,才能在最後累積出強大的力道,而不會讓劇情像多頭馬車一樣摸不清方向。但本片的問題就在這裏,雖然說是肥皂劇,但某些狗血灑得不夠高明,方便行事的感覺大於角色的呈現,欠缺劇情脈絡上的說服力。更糟的是安排了沙人和毒怪的情節,呆板的敘事讓多線情節顯得鬆散拖戲,而且也沒法和主角的故事線做有意義的整合。

和彼得競爭的報社攝影師艾迪,工作上不擇手段,在事業與愛情上自鳴得意,卻只是想掩視自我的能力不足與自卑,當他跌到谷底時卻不知反省,反而產生了恨意。這角色其實可以很棒,也是彼得帕克人際困境的延伸,但電影處理的並不深,最後這角色被草草收拾。沙人那條線獨立來看也可以大有發揮,但其明顯地他和其他角色處於不同社會階層,最後他關於選擇的大道理也有點像是可以帶到關於人在社會階級中被宰制的困境,但這和電影的主線差了太多太多,也是被草草收尾。於是這兩個角色都顯得有點累贅,變成只是引出彼得黑暗面的工具,而且彼得的復仇這主題已經是和第一集重覆了。

然後是不知為何,導演在中段描寫彼得的墮落時,要拍成類歌舞喜劇的形式,讓彼得從宅男變型男,還跳舞把妹,做出一堆誇張的動作。也許山姆雷米是想向古早好萊塢喜劇致敬,但用這種方式來表現人性內心的黑暗面,和過去的風格相差太多,跳tone跳得莫名其妙,只是顯示出導演不知如何精簡地寫情入理。

或許特效場面會是本片的強項,動畫技術上當然沒什麼可抱怨的,但我認為,好的特效場面關鍵在於設計上的精巧與想像力,以及對劇情產生的意義,有了好的意像與設計,技術只是實現的手段罷了。從這標準來看,本片的特效場面實在是沒太多可看,也許只有沙人誕生的那一場有點意思。最後安排的有點勉強的大決戰除了混亂還是混亂,還有莫名其妙的美國國旗,無聊的現場轉播。我不禁懷念起第二集,幾乎每一場動作戲都那麼引人入勝,即使刻意營造的宗教意像,也有感人的效果。

雖然看到結尾沙人對彼得帕克的真情告白,喃喃說著沒什麼說服力的人生大道理(而且這個角色的線根本沒收啊!),但我還是有點感動。大概是因為肥皂劇的形式,在最後結尾的情緒釋放,哈利對彼得的諒解對比到彼得對沙人的諒解(雖然兩人的轉折都有點牽強)。最後收尾的兩段戲和開頭呼應,回到角色之間的和解與成長,而不是蜘蛛人盪來盪去的英雄畫面,也算是收得漂亮。

感覺山姆雷米的熱情還在,但明顯已經顯得疲憊了,我覺得如果還有《蜘蛛人4》,或許換個導演換個陣容重新開始會比較好。彼得帕克已經完成他的成長,愛恨情仇也都塵埃落定,一切就此打住吧!(但,誰知道呢?)

留言

  1. 我在紀伊國屋書店看到有一集漫畫封面是豬豬人抱著MJ的墓碑
    第四集看看要不要處理這一段好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