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金穗獎個人推薦片單(1)-劇情片

在決選會議之前,收到了主辦單位寄來的評分統計表,統計了各個評審的推薦名單和各影片的積分,一看讓我有點吃驚,因為我發現似乎我的名單和其他人完全不同。幾經思考之下,我覺得可能要再審視一下我對這些影片評判的標準,這也算是符合我的初衷,去思考我為何會喜歡一部片或不喜歡一部片。但無論如何,很可能我的推薦片單在討論第一輪就會被刷下來了,不免還是讓我感到有點失望。

老實說,審視這36部入圍影片,我發現我推薦的標準是很唯心的,也許是技術上的水準,也許是手法上的神采,也許是創意、誠心,或是內容的情感與深度,但最後取捨的關鍵還是要讓我有所"感動",讓我覺得這部影片裏面"有什麼東西"是值得一看的。我沒法就拍攝和創作者的角度來理解一部片背後花了多少的力氣,或是分析近年國片的風格演變來期待這些片有著什麼樣的潛力,最讓我有感觸的可能還是某些難以言說的,十分個人的審美標準,以及對自我價值觀的反思及映照。

**

首先是劇情類影片(含影片與DV),這裏面我推薦的首選是《爸爸的手指頭》,老實說這部片有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在流暢有趣的前段之後,有著十分八股的收尾,像是小學生作文最後一段一定要來個正面寓意的結論,卻和前面缺少了呼應連貫,這讓劇情的結構完全的失衡。其實前面主角不斷回憶童年時父親從事的各種不同的工作,幽默之餘還帶點懸疑的趣味,但這懸疑性卻沒有收尾,讓我期待卻又等不到高潮。種種問題,或許這部片確實不夠格進入最後推薦名單,但讓我還是願意推薦這部片的原因在於,所有入圍的劇情片裏,只有這部片讓我感到了某種神采,一種輕巧的幽默與溫暖,尤其是透過畫面和鏡頭的眼光,成功地傳達出千言萬語的情緒,一種對父親的凝視。尤其是最後一幕,幻夢之中父子對望,攜手往草原走去的畫面,似乎有點似曾相識,但營造的情緒令人難忘。可說是有佳句沒佳構,筆觸很美,卻沒把話說的清楚完整,很是可惜。

而我的次選是《Hiya》,這部片有點和《爸爸的手指頭》的情況相反,靠著收尾挽救了前段的鬆散失焦。影片前面一大段鋪陳主角和一甘好友閒晃度日的情境,這種情節其實要靠的就是筆觸,要在沒什麼明顯情節動力的情況下吸引觀眾的投入,應該是要在細節上營造出某種情緒出來,可是我總是覺得太散太弱。中段主角闖入攝影師的工作室,到弄丟照片,最後只得自已亂拍一通,這一大段感覺交待情節的意味太重,沒有在情感上有何衝擊性,我不知道那些藝術照片對主角有何意義,他們自已亂拍一通又有什麼合理的理由,反正一大段劇情都是鬆散沒有推動力,我也不知該期待什麼。因此當結尾的時候,我算是有點小驚訝,這才搞清楚這部片的意圖何在。雖然結尾確實是滿有感情,把整部片關於青春的虛擲帶出了一個溫暖又略為感傷的情緒,但是也因此更讓我感覺前面鋪陳的不足,我還是沒辦法只為了結尾就推薦這整部片。

最後一部值得一提的是《合同殺人》,這部片可以說是《奪魂鋸》《原罪犯》《離魂》等等之類好萊塢風格懸疑驚悚片的綜合演練,光就故事來說並沒有值得一提的地方,我純粹只是驚訝此番演練可以執行到這樣的程度,從視覺效果的呈現,旁白、交叉敘事手法的設計,雖不能說多麼地高水準,但是讓大腦休息娛樂個40分鐘也是達到了效果。雖然故事沒太多深度與省思,可是還是讓我感到創作者對類型元素的情感執念,我想努力地想把一個故事說的討喜流暢也勉強是可以值得一看的點吧。當然很多好萊塢商業片的缺點這片也有,就是整個缺少深度,B到誇張不自然的地步,尤其主角和出版社編輯對話的那兩場戲感覺很糟。

至於劇情類的其他作品,有些是純粹沒太多感想,有些是太像連續劇缺少我認為電影該有的細緻性,有些是手法彆扭似乎搞不清該怎麼說故事,就不一一細談,只簡短提兩部片。第一部是《娘惹滋味》,這部片談外籍勞工的辛酸其實是有趣感人的,演員表現和故事發想都很令人欣賞,可惜的是角色有點連續劇式的二分,流於一廂情願的感傷之中,而且原本78分鐘的片長硬剪成60分鐘,總讓我覺得太短,情感發展不足,最重要的是這部片在質感上實在很不像是電影,我覺得電影經營畫面是其藝術手法上的重點,而電視劇的方式剛好就是試圖把一切影像上的手法給罐頭化,我不欣賞。另一部是《天黑》,簡單說,這部片花了很多時間營造浪漫唯美動人的畫面,但我不覺得真的講了什麼有趣的東西,筆觸過於通俗鋪張到超過了內裏的情感,我覺得有點空虛;當然我不真的討厭這部片,也相信這部片是可以打動很多人的,可惜我不包括在內。

(待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