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唸

[中秋雜記]兩部日劇、星光超偶和海角七號

不再趕進度看片之後,本來應該是可以沈澱一下的時機,多看看書,或是做一點對未來人生有助益的事,但怎樣也使不上力,結果就是下班後時間都在電視、網路、電動之中渡過。最近看了兩部新日劇,就隨便聊一下,另外也再寫一下最近看星光和超偶的心得,和海角七號。

《CHANGE》

就是木村拓哉當上日本首相的那部政治幻想劇,因為木村實在是太帥太年輕了,讓本劇的說服力幾乎是零。整部戲感覺很像是《HERO》的翻版,就是看木村怎麼用他純真的正義感和勞動力來感化身邊的人,在黑暗的政界中去做"正確"的事,喜歡《HERO》的應該也會喜歡《CHANGE》。

這部片對政治的想像就是,靠著木村水汪汪的眼睛和誠摰的話語就可以感化所有人,讓人相信他說的是正確的;幾處劇情關鍵都是放在公開演講的場合,比如說競選演講、記者會、電視轉播等等,尤其最後大結局那一大段一鏡到底木村的漫長獨白,敢這樣拍真是有迫力,果然日劇的水準還是很高的。

片尾曲竟然請到了瑪丹娜這位大姐大貢獻新曲,首集片尾後還有拍攝娜姐觀賞《CHANGE》第一集的畫面,以及她簡短的推薦語:It's Cool!....

《Around 40》

記得三年前看了兩部以"熟女"為題的日劇,劇中大談戀愛的主角都是介於30-35歲之間的職場女性,那時就覺得日本真是高齡化的社會啊!沒想到今年就看到這部以四十歲為題的單身女性故事,和其他如《熟年離婚》《夫婦》這種中老年男女為題的日劇連成一氣,可說是各個年齡層都到齊了。

這部戲直接讓我想到以前看的一部小品日劇《真愛時光》,只不過在演員陣容上稍稍升級了一點,天海女王加上藤木直人的搭配,讓這部戲多了點份量,不過還是不脫小家子氣的感覺,尤其看到藤木直人就想到多年前那部名作《戀愛革命》,真是今非昔比啊!筒井道隆也在本劇演了位小配角,更是令人感嘆。

年近40的單身女性(前題是要貌美)有著理想的工作和生活水準,但內心還在期待著婚姻和家庭的可能,到底家庭與婚姻是不是幸福的保證呢?最後女主角選擇了實現自我與承擔事業上責任,但也並沒有給出關於人生道路該怎樣明確的答案,可能要等到"Around 50"出來才知道了....(可能嗎?)

颱風夜看星光4與超偶2

星光4本週20強出爐,進度趕得實在很快,但節目也實在不怎麼精彩,幸好這次又淘汰一堆人,等下週大改造之後如果還不長進大概可以暫時不用看了。問題可能在於台灣參加選秀的人才已經被密集消耗光了,或是星光擇人的標準出了問題,除了唱功之外,特色和明星潛質似乎是評審考量的標準,但若是唱功不到位也沒法預期在半年之中就可以有怎樣的進步,結果就是一堆半調子的帥哥正妹,唱歌也五四三,歌唱節目不好聽還能看嗎?當然應該還是有不少可以期待的參賽者,就過幾週再看吧!

至於超偶2本週則是選出15強,20強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怪咖點將錄,有點看好戲的心態,不過經過了幾個星期,淘汰了一些路人,剩下的參賽者也逐漸習慣了舞台的演出,結果是節目演出的素質越來越整齊。這週16位的表演除了一兩位失常之外,幾乎每一首都還不差,偶有幾個亮點,以及一些特色演出帶來節目的高潮,讓節目變得還滿"好聽"的。其實看超偶的感覺已經比較像是在看帶點綜藝味道的音樂節目,連歌劇都有人唱了真是了不得。差只差在嚴重缺乏帥哥正妹,缺少了可以吸引目光的人氣王吧!若純聽歌,超偶2目前已經超過星光4了。

《海角七號》颱風夜繼續狂賣

看來第四週的週末票房可能又要超越第三週了,這樣全台破億似乎不是不可能的事?一般電影票房的關鍵都是在看第一週是否能吸引最大的人潮,但《海角七號》則是反過來,靠口碑和後續的媒體效應逐漸吸引人潮,我覺得可能已經突破了某個關卡,動能已經出來了,票房能跑多遠實在難以預料。一個指標是,我辦公室的幾位同事都表明要去看《海角七號》,而他們原本都是不可能上戲院看國片的人,甚至連幾位主管都跑來問本片的消息。

後續值得觀察的點在於,接下來的金馬獎本片在提名上是否有斬獲,甚至得獎。看評審是要選擇肯定《海角七號》為台灣電影帶來的正面效應,滿足觀眾的期待,還是要純就電影藝術和其他入圍影片來硬碰硬?當然還要看其他入圍作品的水準如何。至於奧斯卡外語片,還是別想太多。

不過好像現在來談《海角七號》已經沒法就片論片了,對這部片的挑剔似乎會顯得古板甚至是缺乏建設性,看來我真是要好好檢討一下(自行對號入座)。

留言

  1. 這時就又要搬出楚浮那句話了~~~
    「當一部電影達到一定程度的成功時,它就變成一個社會學上的事件,至於它的品質問題反倒成了其次」
    分析或討論海角七號早已經無法從電影藝術本身去看了...

    回覆刪除
  2. 你說的也沒錯,真是悶啊。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