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再談《海角七號》(一篇無聊文)

最近有不少人因《海角七號》而來留言,分享他們對本片的想法與感動,其中也有人因為不滿我在文中對本片一些缺失的批評,留下了一些回應,甚至是不太禮貌的文字,我也禮尚往來了一番。但其實也因為這些留言讓我認真思考了一下關於《海角七號》這部片給我的感想,也反思了一些關於自己如何看電影,對經營這個網誌的想法,和一直以來陷入的矛盾。本來想寫一大篇文章來聊這些想法,寫到一半覺得都是廢言還是算了,索性直接來談《海角七號》。

**

當初上映第一天就去看片(因為很期待,也因為怕一週就下片),隔天就寫了觀影小記,心想這是部相對而言沒太多人注意的國片,多少寫一點東西增加這部片在網路上的曝光量。所以文章寫的很快,沒想太多也沒有想要寫的多深入。後來意外地海角紅了,也給這篇文章帶來了一些流量,結果是讓更多人對這篇文章挑毛病。大家主要都是針對我對這部片的一些批評,尤其是片中的日本元素,想想還是來多解釋一下這對這部份的想法。

(本文只針對之前批評本片的部份著墨,關於本片的優點和好話就不再重覆。)

1217825722

其實看《海角七號》是可以非常政治的,我說的政治是廣意的政治,不一定是藍綠或城鄉對立,還可以包括族群之間的相處,對文化和歷史的追尋,對身份的認同,對社會階級的批判等等,但政治思考不是我擅長的,題材也很敏感,所以那時就點到為止,我只寫了"背向台北,在南方構築出一個重新出發的契機",以及"充滿了對日本殖民歷史的情結"。我對於日本那條線的疑問也大多是來自於此。

"背向台北"就拍得很明顯,開頭阿嘉失意離開台北,回到恆春重新找到振作的目標。阿嘉對台北的愛恨情仇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可以表面上解釋成是大都市的失意遊子,也可以意有所指地說是對台灣重北輕南的批判,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甚至是對國民黨意識型態的反叛都行,隨人高興。反正這是一個台灣南北的矛盾情結,"離開台北"是本片很重要的意像。而阿嘉沒有(親生)父親的設計似乎是一個線索,因為他即使回到了家鄉也沒有找到自己的根(因為沒父親),所以他必需經歷一段過程才能找到新的歸屬與認同。

附帶一提,有人質疑我誤以為馬如龍的角色是阿嘉的父親,我也說明我的認知他是繼父,當初我在劇情簡介寫成父親是因為我認為繼父也是父親,在這麼短的劇情說明裏如果寫繼父好像會有點讓人分神,所以就順著寫成父親了。我本來認為繼父的設計只是為了豐富角色的背景,沒有看的很重要,但後來讀過其他人寫的感想,想想才覺得我錯了。但這也不影響我對阿嘉身份的解讀,他就是一個被離棄的新世代台灣人,要重新找到新的認同,關鍵有二,一是那雜牌軍組成的樂團,二是來自日本的友子。

picx_f1tw4970515104

樂團融合了各個不同的族群、世代,代表台灣各種不同的新舊文化、弱勢階級,其意義不言而喻,也是大多數觀眾都感到共嗚之處,我就不多提了。而來自日本的友子就是比較複雜的角色,也是我看這部片時碰到的麻煩所在。友子是一位在台灣工作不順利的外國人,她的遭遇其實和阿嘉類似,都是在商業化競爭社會裏的(暫時)失敗者,兩人相濡以沫也算是可以理解。若這樣想來,感覺這部份的命題比較像是在談社會經濟階級,可是顯然並不是這樣的。電影花了很多時間在那七封情書上面,而友子這角色身為日本人的重要用意就是要和60年前的過去連結,現代的友子讀了這些信之後承載了當年離去日本教師對台灣的遺憾,這些遺憾接著被傳達到阿嘉身上,阿嘉必需透過彌補這遺憾來啟發並完成他的追尋。但這個遺憾是什麼?單純地只是無法圓滿的愛情嗎?這又如何能完成他對歸屬與身份的追尋?

picx_f1tw4970515111

一個想法是,這是向日本文化尋求認同嗎?還是說這是向日治時代尋求台灣歷史的根呢?日本當然在台灣近代歷史上佔了很重要的一部份,《海角七號》這部以背向台北重新凝聚台灣意識的電影,除了融合各群族文化之外,日本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但在這部片中台灣和日本對話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那一封封的情書和60年前站在碼頭的友子正代表了日本台灣相互不捨的過往情意,中孝介同時演出了60年前的日本教師和現代歌手兩種不同的角色,當年的殖民者離去,而後歌手中孝介以一種文化殖民者的姿態歸來,最後台日文化在舞台上交合呼應,也成全了阿嘉和友子的愛情。這樣看來,讓台灣和日本重新連結是本片一個很重要的主題,也呈現了創作者對台灣因政治和歷史造成的親日/反日矛盾情結的看法。

而我的疑惑是,這到底是一部思索未來的電影,還是一部追尋過去的電影?這兩面是如何體現在阿嘉這個角色上?如果單純就一個失意遊子回鄉的設定,這兩面都有發展的空間,而故事以組團過程來代表重新團結面向未來,自然是要向前看;而阿嘉親生父親不在的背景感覺上並沒有成為角色行為的動力,也看不出他因為那七封信而對尋根有任何渴望,尤其是故事大半時間他是看不懂那七封信的內容的。而友子讀完信之後感動於信中的情意,但這些情意是如何對友子產生意義,這和她身在台灣的處境有何關連?如果說是要向前看,為什麼要透過友子(日本)的眼光在肯定台灣自我的價值?(還是說,這代表了台灣人一直在尋求外人的認同?)阿嘉向友子的告白與最後的結合,又真的補完了他無根的缺憾嗎?(因為角色的動機並不明顯。)更有趣的是,在最後段之前,友子才剛被收編回日本,她面對阿嘉的告白好像是回到了傳統階級之間要選擇愛情還是麵包的掙扎,這讓事情顯得更曖昧不清。

如果真要向後看,期待如阿嘉和友子這一世代的年輕人能去追尋過去的歷史,我認為劇情應該為角色製造出更明確的動機,讓古今的呼應更完滿,讓電影完成更深的意義。或者有人要說,談戀愛就談戀愛,講這些聯想太多的背景要幹嘛?純粹就只是一個陳年的遺憾往事,啟發了現代的阿嘉把握住眼前的"真愛"。但是這樣看的話,日本就只是一個異國元素,哈日的情結,談戀愛的浪漫背景,而阿嘉的追尋也有點無疾而終。如果真的什麼都不想的話,這就只是一個年輕人搞樂團把馬子的電影罷了。

當然導演魏德聖不會什麼都不想,他在設計角色和情境是絕對放入了很多意義在裏面,至少大多數觀眾都感受到這部片的本土意識,只是他要更進一步處理台灣和日本關係的意義時,我覺得說得不清不楚。也許他認為這樣就夠了,大家都能理解;也許他認為不需要真的去深入發展這主題,如何說好一個浪漫勵志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也許他不敢講得太直接,就只好遮遮掩掩,讓有心觀眾心照不宣。無論如何,至少對我來說,看《海角七號》時這絕對是一個缺憾,讓我越看越卡住,心想,到底導演是要拍偶像劇還是什麼?

所以我才寫了"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對這故事的意義何在","心想如果可以把這整條線都拿掉該有多好"之類的話。當然當時沒想太多,就是覺得這條線莫名其妙,要在台灣和日本之間牽合就該說明白一點,用偶像劇的情節放一堆煙霧,實在讓人不明不白。而如果真的拿掉的話,可能就必需放入其他的情節來補足這部片的意義,這是更複雜的問題,就不再思考下去了。

先在這裏打住好了。

[2008/10/22補記]

過了一個月,再補記一下關於日本情書這條線的不同想法。後來看了不少回應和別人對這部片的感想,深深覺得那七封情書其實影響了很多人看這部片的切入角度,塑造了《海角七號》在觀眾眼中的樣子。雖然我自己認為這條線拍得不太成功,但所謂電影"言情"的威力也在於此,它要你去"感覺",而不是要你去想。這種"美感"先行的方式,讓阿嘉和友子受到了情書的感召,讓他們得到了救贖和感情上的完滿(即使我看不出來這種感召實際上的意義從何而來)。

《海角七號》就像是一道材料豐富的菜餚,導演為了讓這部片更容易入口,必需把各種食材用不同比例來調配,而最後傳達出來的味道,其實只是一種"感覺",讓大多數的觀眾看完後覺得心情滿滿的,情緒得到了滿足。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七封情書當然是有很重要的功用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同材料都代表了導演想說的題目,或許是導演想說的太多,讓很多元素都不夠完整。但這些東西放在一起,至少也達到了導演想要"說出來"的目的,雖然我覺得可以再多做些取捨。這樣看來日本情書那條線也是一種概念先行的方式,是魏導想要從愛情把歷史和現今台灣做一種連結的方法,無論如何也算是意思到了。

當然也不是真的不能拿掉,前幾段也說了,要拿掉就必需再放入新的東西來平衡這部片的結構,但這會讓這部片產生新的意義,就不是現在的《海角七號》了。或許把這舊日戀情的線再描寫完整一點也是個方式,可是目前片長已經超過兩小時,再多加什麼可能也很吃力。不過最近才剛看過另一部也是很言情的電影《愛在暹邏》,整整超過兩個半小時,聽說還有三小時導演完整版,但電影本身還是滿有力道的,這樣想來《海角七號》真要拍成三小時也不是行不通。問題還是在於現實考量吧!

種種的野心與限制,於是《海角七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2008/10/22補記結束]

**

每次寫完一大篇批評文就會覺得很厭煩,心想一定會有人不爽,或是有人覺得你到底懂不懂啊!之前因為自覺對這些政治、歷史的東西不是很懂,所以就不太想寫,可是現在還是寫了這一篇,給大家看看笑笑也好。

最後再度聲明,我寫這些並不是要打壓《海角七號》(我很支持這部片的熱賣),或是為了批評而批評,而是之前我寫的那篇又太短太急,想再解釋清楚一點當初我對這部片其中的批評是所為何來。這只是個人的看法,當然不一定正確或周到,在目前的海角狂潮之下可能也不太重要,只是我感覺好像有不少人容不下批評《海角七號》的聲音,所以,雖然這是一篇無聊的文章,還是紀錄一下我的想法。

(10/9補記:因為近日本文留言太多,而且我也搞不懂哪些留言是在做白日夢,哪些是想認真討論本片,所以即日起本人不主動回覆留言,如果真想討論請"明說"。最後謝謝各位的批評指教。)

留言

  1. 我覺得海角不錯 但也有一些改進的空間
    不過現在似乎講了,就會說是要打壓.看不懂電影或是挑剔@@
    所以現在我都噤口
    打算等風頭浪尖過去之後,再來寫一篇
    到時候大家也比較冷靜了ˋ(′_‵||)ˊ
    alfredo兄,為你的勇氣鼓掌

    回覆刪除
  2. 大約是熱潮起來之後,ptt上的討論也產生了質變。
    許許多多的觀賞角度都跑出來了,有的還講的超深入的。
    導演自己也說,其實電影沒有想要講的那麼深。
    當電影演變成這樣時,其實也是好事一樁,因為這些
    熱烈的討論,本身就是個很可以討論的事情。
    就是說,「海角七號之所以能造成這樣的熱潮」
    本身就是個很可以討論的題目,
    這也是我在剛上映時看完至今,一直想繼續延伸討論的事情,
    不過可能要等到熱潮過去才能比較客觀吧。
    目前也只有想到「台灣等待一部好好說故事的商業片等的太久了」
    這個原因而已。
    至於說因為被讀者認為怎樣而再多說些什麼來解釋,
    我是覺得沒有必要,反正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就算是同一個人,
    不同時間的感覺也會不同。
    每當ptt上有人po些對當紅電影不表認同的意見時就會被圍剿,
    這種鄉民心態實在不可取,不過,人性如此也沒什麼好說的。
    海角七號是不錯的片子,但是也沒有深到那麼誇張,
    至少不該是用純然電影的角度來審視他的地位。
    他會在台灣電影上有一個地位,這是可以確定的。
    因此,我是認為,對自己的影評的反面意見,聽聽就好了啊....
    就電影(技術面)論電影,一開始版主你的影評就寫的不錯了

    回覆刪除
  3. 原來是前一篇的影評的留言演變成了筆戰。
    我沒有一篇篇看,難怪版主還特意發了個文一併回應。
    周星星的網誌也經常有來匿名發文的。
    真的....就不要理就好啦....

    回覆刪除
  4. 其實標題會寫"一篇無聊文"
    是因為文章在寫最後一段時,我突然覺得這篇文很無聊
    因為現在要談海角誰還在那邊吹毛求疵啊?
    說劇本哪裏不好意義哪裏不清,或是演員哪個演得不好之類
    根本一點都不重要啊
    我也知道不需要解釋什麼
    只是想透過寫出來,把自己的想法再整理一下,留個記錄。
    我不想因為整個海角狂潮,就要讓自己用不同的角度看這部片
    去分析什麼本片成功的背後因素,對台灣電影的意義,對觀眾的意義
    這些東西其他有心人去寫就好了。
    我只是任性地想保留住當初看完片後的想法。
    算是某種鑽牛角尖吧
    所以這不是什麼勇氣,只是無聊罷了。

    回覆刪除
  5. "所以這不是什麼勇氣,只是無聊罷了。"
    我也覺得你真的是無聊到了一個境界...
    商業片嘛...唉
    看起來感覺流暢,能賣錢就是好片嘍~
    要是真的照你的看法把所有的矛盾點都補齊,我想這部電影就整個爛掉了吧。
    再說~你上所寫的那一大篇都只是問題點唄(基本上沒太大的正面意義),要不~你也試著寫寫把問題點都解決的文章來看看,讓整部電影串得更完整還比較積極一些......
    要是你真的行,寫得夠好,搞不好導演會跟你買版權去拍新的海角七號補完版勒...

    回覆刪除
  6. to 一_一...(酸):
    海角七號是部好片啊
    你就當我是在雞蛋裏挑骨頭打嘴砲吧
    謝謝指教

    回覆刪除
  7. 當茂伯遞送請帖給友子時,這時看到日本文化對這些老ㄧ輩人的影響。隱約中也看到父親接受短暫日本教育的影子,這在平常生活中是感覺不到的,但他們在面對嚴肅的事物時,就會產生這樣不同的面像。日據時代五十年的統治,在愛情及文化上,還是深深的影響ㄧ些地方,對沒接觸過的人是無法取得共鳴的。

    回覆刪除
  8. 因為批評海角七號成了一種反認同的動作了啊~~~
    (我也寫了篇無聊文~~試著討論這種看海角七號和護衛海角七號的現象XD)

    回覆刪除
  9. to jj:
    茂伯那段戲有意思,友子聽到茂伯的日文時,她是因為一位長者特地用日文來邀請她而不好意思拒絕?
    還是和觀眾一起被提醒了老一輩台灣人受過日本教育的歷史背景,而產生了某種特別的感情?
    當然也可以兩者都是
    to 伊卡魯斯:
    反認同啊,真麻煩,我不想再寫海角七號了
    我想以後搞不好某期"電影欣賞"會有關於這部片的論文咧
    看到時又會有人扯出什麼東西來

    回覆刪除
  10. 謝謝你的文章.我個人也是看完之後覺得自己不大懂日本那條線.你的分析讓我更明瞭,也很贊同你的看法.
    我還是覺得海角七號很好看,但同時也希望國片可以更精進.所以在未來,即使是你的無聊文,希望你不要因為輿論就噤聲.雖然我們的社會好像很情緒化,還是有很多人希望聽到/看到不同聲音的.支持你!

    回覆刪除
  11. 把版主兩篇精闢的影評看完了,我覺得版主的評論是有道理和立基點的,讓您一說,我也覺得日本那條線似乎佈的很虛,並沒有存在的必然性。而且演員之間的關連性,顯的有點鬆散,甚至可以說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但是很奇妙的是,這兩件事情,似乎是建構整個故事的主軸。
    說是主軸,可能說算是整部戲的藥引子更貼切一些,他不是故事的重心,但是沒有了卻不行。
    朋友常問我說,喜歡看哪種類型的電影,我會回答:「動大腦跟不用動大腦的兩種」
    不用動大腦的,指的就是商業娛樂片,看看效果、劇情,抒解一下情緒和壓力也就過了,沒有內涵性的問題,大概變形金剛就可以算是代表。
    動大腦的,就是有中心思想想表達的故事意涵,可能用故事的表現意涵隱於其中,「絕地再生」是我一時之間有印象的(我不知道版主看過這一部嗎?關於複製人和複製器官的議題)
    海角七號很微妙的保留住這兩個元素,所以在情感上,我認為他是一部成功的好作品,他的戲劇張力和故事性夠,在情感共鳴的牽引上,也顯現了導演的功力,當然也訴說了很多想表達的議題(就是如同版主分析的部分)。
    如果把這些元素拆開來分解,我個人會覺得都是剛接近及格分數而已,事實上我在電影院裡,一邊看還一邊抱怨:「膠捲沒處理好,很多畫面會抖,剪接很多地方也怪怪的,很卡。」,不知道是電影院的問題,還是母帶就是這樣。
    但很神奇的是,當這些元素被組合在一起,就引出一種獨特的風味,在情感上大家認為屬於台灣人特有的風味。引出一種認同感,認為:「對!這就是在我們周圍發生的故事。」,或:「這就是台灣人的海派和純真......」我想該電影的成功點是在這個關鍵上,所以您提出的瑕疵,會很容易被忽略掉。(不過您一分析,我也真的覺得您分析得很精闢,就是不說前沒有感覺,一說以後就覺得.....嗯!真的是這樣耶!)
    不過我覺得不必過度剖析導演拍攝的想法,因為說不定導演根本沒想得這麼多,就像他說的,他只是想拍個大家都能認同的故事而已。
    這讓我想到求學的時候,課本上根據古文寫了一大堆古人的想法,用來隱喻這個,隱喻那個的......老師說:「這些分析都有道理,不過我們都不是作者,或許他當初只是想寫篇文章而已,根本沒想這麼多」......

    回覆刪除
  12. 哈哈哈,我覺得針對影片寫論文不算稀奇事,但如能夠分析網友的性質,如同《竊聽風暴》裡面那本論文一樣將網友的性質分類,一定是更加有趣。
    傳播理論裡面有個還挺破爛的理論叫作「沈默螺旋理論」,意思是當你熟悉主流意見趨向何方時,除非你自己就是隸屬主流意見,否則你會保持沈默、不發表意見。不發表意見不見得是苟同主流意見,只是,沒被發表的意見沒被察覺到而已。
    我自己是還沒看過《海角七號》,所以懶得捲進這漩渦。不過,讓我講個小故事。
    上週末是我某位大學同學結婚喜宴,巧的是碰見ㄏ導演跟ㄌ老師。我們大概也只能聊電影了。ㄌ老師說《一年之初》難看,ㄏ導演附議說有夠難看,我一聽立即附和說我曾經變成是《一年之初》的全民公敵。ㄌ老師再繼續說他看了《九降風》,很不喜歡;我一聽又立即附和說我只給《九降風》一顆星。我反問ㄌ老師是否看過《基因決定我愛你》;ㄌ老師說,開玩笑,那簡直是電視影片,誰還把它當電影?結果,也沒像 Ryan 看過那麼多台片的ㄌ老師跟ㄏ導演一致說:《一年之初》真的是看過的最難看的台片。我跟ㄌ老師說:「老師,我想你不能在網路上寫出說你不喜歡《九降風》,因為,不識你ㄌ老師的網友一定會發言攻幹。」
    首先要確認一件事:任何人,包含我自己,我都認為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如果ㄌ老師在某部片跟我意見不同,我只會堅持己見,不會倒向ㄌ老師。但請確認第二件事:會有誰,足以當你能夠信賴的權威。沒錯,ㄌ老師教過我,我多多少少會相信他的判斷。換句話說,當ㄌ老師也說《九降風》沒那麼好看時,我也多多少少是「看!ㄌ老師也不覺得《九降風》很棒!」來證明自己對《九降風》的判斷無誤。
    今天,我「差一點」當成《囧男孩》的全民公敵,因為放眼望去好像只有 Alfredo、放洋班、陳建嘉、我勉強覺得該片還可以看,也沒到「其它所有」影評講得那麼高。但幸好,沒什麼人跳出來撒野,所以《囧男孩》沒像《一年之初》那樣超級兩極化。我看《囧男孩》是有想到《小太陽的願望》:千萬不要只因為「有笑到」,就情緒化地給了高分;《小太陽的願望》的劇本禁得起考驗,但《囧男孩》實在有太多拼湊出來的感覺。
    不管怎樣,不管我以上列舉的影片、我所提出的好惡是否跟各位相同,我想,有的時候,就提出異議、提出討論就好,千萬別加進「態度」的字眼。因為,在看法後面再加一句「你沒看懂」、「無聊到了一個境界」,誰看了都會立即生厭。最後最後,千萬別相信「一面倒」的假象;就像ㄌ老師他講說新一代導演(如姓林、姓鄭、姓周……)可能都缺乏什麼東西時,ㄌ老師(我相信說不定也包含肥內的ㄧ老師)的意見其實是沒被大眾聽到的。我的感慨是:真的,可不可以請某些過度熱心的觀眾用功用功,因為雞跟鴨是不能溝通的。
    我雖然沒看過《海角七號》,但好歹能判斷留言的網友可能是持什麼態度。唉,請那些要「攻擊」的網友,自己經營部落格暢所欲言就好,別露餡反而讓聰明的讀者指責其爛。Alfredo 沒問題的啦;有問題的都是撂下「無聊到了一個境界」的人啦(如果該人士不爽的話,別再騷擾 Alfredo,到我部落格騷擾我就好)。

    回覆刪除
  13. to tamama:
    謝謝你

    to Mars
    你的分析還有再討論的空間,基本上我的思考方向不太一樣。
    你所說的「許多的元素竟然可以"很神奇"的組成一種獨特的風味」
    其實許多的電影不就是把很多元素"神奇地"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創作嗎?
    電影創作本身就是一件"神奇"的事
    一部電影的好看有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在許多細節上的完成度(當然這也很重要)
    而是種種細節之間形成的化學作用,是否能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樣子。
    海角七號最成功的就是導演正確掌握了通俗電影手法,和準確呼應台灣觀眾對一部本土電影的期待
    從場景、色角、情節、笑點、音樂等等細節,讓人有共鳴有感動
    當然技術細節可能不是很完滿,但大致上電影手法、故事方向是正確的
    所以許多小缺失就可以被忽略。(比如你說的剪接之類的)

    所以我不太會去追究攝影、剪接、演技等等細節的問題
    甚至是劇本一些小細節的處理我也不是很在意
    比如說很多人會在意男女主角上床的太快之類的問題

    但日本那條線,對我而言是理解這部電影重要的主題
    我覺得導演沒處理好,所以我才特別拿出來談。
    也許有人覺得那不重要,或是說這樣拍是很好很理所當然的
    這就是各人觀點的不同了。

    另外你提到的《變形金剛》和《絕地再生》,剛好導演都是麥可貝
    但我覺得《變形金剛》可以動腦的地方還比較多咧....

    回覆刪除
  14. to 周星星:
    能相信自己的判斷是好事,我只是不像其他人如周兄那樣堅定罷了
    雖然常常被別人的意見所影響,但反正一直以來都是這樣
    能經常檢討自己的判斷也是滿有收獲的。
    雖然一直以來我都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只是常常還是會在意其他人的看法
    尤其像海角七號這樣的片子,會更讓我去多想,
    我寫這篇有什麼意義?別人看了會怎樣想?
    後來又覺得,這是我自己的網誌,也別想太多了。
    諸如此類反反覆覆
    我可能還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姿態"吧
    (到底是要更像一個影評,還是更像一個影迷呢?對象是自己還是別人?)

    回覆刪除
  15. 不會啊!你評論得很貼切也很到位,若這部電影能在導演資金如此拮据的情況拍出這些缺點,我覺得也不意外,畢竟電影是八大藝術的表現,若真的要完全都做得很完美那的確要不少資金才有辦法,不然光是劇本費、原著費用、音樂、演員、編導、服裝、佈景等等一堆東西,那一樣不要錢的!我倒是認為導演的用心是最值得推崇的,畢竟在這樣的大環境要至做一部好看又能引起眾人共鳴的電影可說是【Mission impassible】,沒有決心及過人的毅力真的不容易,但若說沒這部及格的電影去拋磚引玉哪有其他的機會讓他們及大家有機會看到台灣電影的春天。況且你的鼓勵比批評還多,我認為也不避在意其他人過多的意見,就像前任總統的狀況還有人相信他的作為及言行,套一句老話【一種米養百種人】只能說在處在這個尷尬地位的台灣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心靈上需要撫慰的地方,若不是有這部可以寄情的電影那不是要更無奈地生活。

    回覆刪除
  16. 其實不大想談海角的~~
    主要是因為相當流暢又輕鬆,台片之奇蹟
    看的過程也一直質疑日本情書之間的必要性
    結局的三段交會的蒙太奇
    心想~~算了 這也沒什麼好挑的
    目的達到了
    alfredo對於影片次本文的分析
    倒是相當精闢...
    對於導演魏德聖而言,我也相信他想說的東西應該就是那些

    回覆刪除
  17. 我認為必須回歸到魏導演製作本片的源頭: 實際發生的日治時代寄回台灣,郵差花了兩年時間找到收信人 的這件事,這件事促使導演想拍成這部片的契機
    "賽德克巴萊"本身就是處理日本與台灣原住民的課題,因此導演預先製作這樣的主題也算是個暖身吧?
    更重要的是,日本時代歷史記憶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台灣是受到政治性壓抑,刻意封閉扭曲的.在還原台灣的同時,也不能忘記還原歷史記憶,如此才能將現代台灣交代的更完整
    一方面現代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在國際戰略,文化,經濟,政治上仍然是錯縱複雜,有重要的因緣存在,雖然導演沒有考慮的這麼多,但是這一塊台灣與日本都不會特別去關注或刻意忽視的層面,有人去訴說了,這在電影的創意與哲學角度來說,都是很有價值的

    回覆刪除
  18. to allenJ:
    嗯,謝謝你的認同。
    to chad:
    你說的前兩段應該是聽之前魏導在電視上的訪談吧?
    我是覺得,日本那段如果是為了賽德克巴萊而暖身,聽來好像是順手湊進去的主題似的。
    我覺得《海角七號》頂多是暗示了歷史記憶,還沒到還原的地步吧?
    因為60年前的段落實在太少了,除了那艘船花了一點功夫。
    但我同意魏導在電影中放入這些台日的歷史元素和線索是還滿有其價值的。

    回覆刪除
  19. 我想再看過五分鐘的"賽德克巴萊"之後
    對於導演處理台日關係的期待
    在海角七號裡,似乎有那麼點....落空
    我也贊同不是什麼所謂的還原
    指是某些程度的反應
    台灣與日本錯綜的情感
    台灣南北的差異如果果真是要被凸顯出來的
    我想某些程度來說
    賽德克巴萊所要做的和解印象
    反而是衝突的
    台日可以和解但台灣卻要切成兩半?
    本土的強調我想是無庸置疑的
    但是呈現出來的
    真的是純樸的台灣人
    還是自由自我的台灣人印象
    至少我不贊同非得用俗的一面來呈現
    而未見雅的一面
    某種程度來說仍擺脫不了閩南的思考
    認真的客家人,卻以認真做為反諷?
    原住民就只能是愛唱歌的失意警察?
    屏東在族群上也是複雜的
    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平埔族
    並不是只有不帶安全帽
    喝啤酒騎機車
    婚宴的脫衣舞
    奇怪的政治文化能夠反映
    如果這些橋段都只是為了製造影片的笑果
    實在看不出該有的更深入的議題處理
    這種狀況在近期新加坡導演梁智強的電影中,處理的好得多
    最後,愛情的夢幻再一次的成為熱賣的關鍵
    就我的觀點
    主角回到恆春指是不得已的決定
    要不是台北待不下去
    他的夢想還在那裏
    如果他的態度迷人(而是是臉蛋與身材)
    那麼是不是有相對多的人認同
    不盡責的工作是可以接受的
    自我妄為的叛逆是吸引人的(吸引了女主角)
    公主與王子的故事都不會交待未來
    只不過這未來也許不難想像
    也許如果,賣座片就是這樣的....

    回覆刪除
  20. to 老K:
    抱歉你的留言之前被系統擋下來了
    我覺得有些"缺失"可能是資金和技術限制,有些可能是導演創作角度所致
    但我也滿肯定導演的毅力的。
    to yock:
    我可以理解你的質疑,雖然不是完全的認同。
    日本那條線是一回事,你提到的關於台灣的元素
    有時候政治正確和不正確只有一線之隔
    導演用一些普遍的族群印象來塑造這些角色,以創造出台灣味和團結的意念,我覺得是有其效果的。
    但若真要追究是否真的呈現出台灣各族群的樣貌和處境
    以及深入探討對立和合解的可能等等議題
    我想魏導也沒想說到那麼深
    至於是不是消費一些刻板印像來達成笑/效果,就看每個人的觀感不同了。
    另外像是雅/俗的取捨,我也不覺得有這麼的嚴重。
    其實越想下來,《海角七號》真的就是一部通俗商業片
    導演放了很多政治、歷史元素在背景裏,但他的第一優先還是在取悅觀眾。
    所以當然會有帥哥美女,浪漫化的故事等等
    於是一些挑剔的影迷可能會不太滿意,或是政治眼光、導德價值觀不同的觀眾也會有意見。
    這兩種取向要如何兼顧還真是個難題。

    回覆刪除
  21. 你好,
    路過看到這篇,對於日本劇情支線那段非常同意啊!
    當然海角七號很成功,我很為它高興,
    我希望國片的題材能更豐富,不要總是以愛情為主打。
    個人覺得這部片有不少缺點,
    可是老實說出這種言論,都會受到瘋狂支持者的抨擊,
    我是被自己網誌的兩篇留言搞得很氣,才會開始找一些跟我有同樣想法的文章。
    在看這部片時,我一直無法感受這部片想強調的在地味,
    縱使一堆台語笑點和言談,
    吃重的日本劇情線,總讓我覺得這是部強烈傳達「台日友好」的電影,
    而非專門拍給台灣人看的,
    因為那些台語笑點說穿了,根本不是重點,看不懂也不會影響理解。
    我看到最後也有種不服氣的感覺,
    為什麼台灣人的價值是要由日本人來肯定,而且沒人覺得不妥?
    明明長得不怎樣、個性又差的女主角,卻被影迷當成女神看待,
    只因為前頭冠了「日本」這個名號,
    台灣人對日本,真的好沒有抵抗力耶!
    這部片讓我覺得驚嘆的是,
    屎臉男主角從頭到尾都沒非常認同那些屏東鄉親,
    最後上台演唱時,其它人因為興奮而唱歌比他大聲,
    他的眼光透露的竟然是驚訝、不可置信,而非高興大家都一起出頭了,
    於是他拿出擴音器,感覺像是要把目光搶回一樣。
    明明是一個歡樂場景,卻讓男主角依舊以自我為中心,看得很倒彈。
    而這樣的片子竟然能讓大家大呼有本土價值 Orz
    台灣人是不是對娛樂性的國片太饑渴了... 

    回覆刪除
  22. to Raura:
    愛情本來就是一般電影常見的元素,我覺得《海角七號》的題材已經很豐富了,愛情也不是這部片唯一的重點,而且近期的其他國片如《九降風》和《囧男孩》也都不是以愛情為主題。我個人是不覺得題材上有什麼問題。
    "在地味"這件事,每人的觀感不同吧?我覺得語言、角色背景、情境、歷史元素都放了很多台灣自己的元素在裏面,這些形成了這部電影的空間,我覺得是很重要的背景。至於拍得深不深入,可能有各種不同看待的角度,我覺得就通俗電影來說,這部片這些地方處理得還不差啊...而且我覺得笑點是很重要的,如果喜劇片都不好笑了,那就不好看了。
    至於"台日友好",我覺得也和每個人的歷史觀點不同有關,其他的就是寫在本文裏了。
    再來是"屎臉"男主角,其實他一直處在失意的情緒裏,而後又處在戀愛和懷舊的情緒中,好像沒什麼時間去想什麼"認不認同"之類的。不過最後把傳統樂器編到"國境之南"的編曲裏,也算是一點小啟發吧?最後他上台演唱拿大聲公,我覺得是一個很high的設計,其他的我是沒有想太多。
    最後,我不知道Raura認為有本土價值的國片應該是怎麼樣的,至少我覺得《海角七號》雖然缺點及爭議不少,但還是很夠格的。確實台灣人對"台灣電影"真的是很饑渴,所以能出現這樣一部電影我覺得多少還是有其意義。

    回覆刪除
  23. 你好,
    愛情的確不是這部片的重點,不過它在其中含的份量已經算一半了,
    就算稱呼它為音樂愛情電影也不為過吧^^"
    至於我認為如何算是本土價值的國片,
    我想就是日本味不要這麼重吧....
    我知道有些人認為台灣跟日本就是濃濃化不開,
    但是你看日本人的電影,會有這種好想念台灣的感覺嗎?
    看香港人的電影,會有跟英國人血濃於水的感覺?
    同樣身為前殖民地,英國還統治了他們99年。
    所以才會覺得這部片的主旨比較像「台日友好」,
    如果今天片子的女主角換成美國人,講一段美國與台灣的歷史交錯,
    嗯....我覺得搞不好就會有觀眾批判死美帝了。
    若能夠將那些搶眼配角描寫的更深入,也許我會比較喜歡它吧。
    因為我對男主角實在太不爽了,
    反而覺得那些在地雜牌軍比他好上一百倍,
    所以從頭到尾都很注意他的表情XD
    我當然知道拿擴音器是很high的行動,
    畢竟個人也算常參加演唱會,了解許多演唱會的動作。
    只是他的表情太讓我印象深刻了,出乎我意料之外,所以才會這樣不滿。
    不過就如格主所言,
    他一直都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所以也沒什麼時間去管認同的事。

    回覆刪除
  24. to Raura:
    謝謝你的再次回應
    我是認為就算愛情的份量算一半,題材上也不是什麼問題。
    (雖然我不覺得愛情的部份拍得好)
    另外,你提到的日本人在電影裏會不會想念台灣
    日本對台灣的影響 和台灣對日本的影響 根本是不對等的吧?
    所以這樣質問不太有道理。
    至於英國和香港,美國和台灣,每一段關係都不同吧?
    英國殖民香港和日本殖民台灣的的方式也不一樣
    香港和台灣過去殖民前後的歷史也不同
    我覺得實在不能一概而論。(但我個人也沒什麼研究)
    而且不管今天的對像是日本還是美國,大概都會有人批吧。

    回覆刪除
  25. 你好,
    若只對一部片來論,海角的題材的確沒問題,
    只是希望未來國片不要只走這個風。
    我舉那些問題,不是要讀者說出答案,
    因為這些地方的片都讓人感覺有很濃的當地價值。
    只是希望藉由這些問題來表達何謂我認為的本土價值,
    日本殖民是否真的有影響台灣那麼多,我有點懷疑,
    畢竟老一輩的人其實已經慢慢凋零。
    但是近幾年的日本文化侵略影響之深,這個我就非常確定了,
    個人覺得海角七號就是這類的產物之一。
    限於文筆,無法盡述想法,希望不要造成誤會。

    回覆刪除
  26. to Raura:
    到底是對殖民歷史的懷念,還是反應了哈日文化
    我覺得是都有,導演創作的初衷到手法的選擇我覺得可能有點落差。
    總之謝謝你提供的意見。
    to 觀影人:
    嗯?

    回覆刪除
  27. 您如果沒有抓到「野玫瑰」這首歌歌詞的意涵,
    基本上,您對海角七號的評論,是無俚頭的。
    您如果沒有從台灣人的角度觀賞海角七號,
    您會誤以為台灣僅經歷「日本殖民」,
    事實上,台灣還經歷了「國民黨殖民」。
    所以,您根本無法理解您所說的那些線。
    所以,我幾乎可以判斷出,您是「外省人」,
    還不太能融入「台灣文化」的「外省人」。
    您可以考慮再看一次海角七號

    回覆刪除
  28. 我覺得你寫的真好。
    前陣子剛看完此片時,我也在自己的小blog寫了一點個人感想。沒想到不知從何而來的廣大護衛隊,開始猛烈攻擊我,至今演變成仿彿稍微批評"海角七號"就是不愛台灣。
    不過,其實這樣的狂熱倒是很值得觀察的一件事情,甚至也許這部片本來就帶著一種政治立場也說不定?諷刺的是,電影中所倡導的和解共生並不能傳達給觀眾,難道電影終究只是一種娛樂道具?即便如"不願面對的真相"也只能讓人看完電影後三天記得要隨手關燈,到底電影除了影響情緒外,能不能產生實質的教化作用呢?
    另外我想,這股熱潮燒的太快太猛,通常爆起就是等著爆落。
    恐怕再來會有一波類似的台片潮大量推出,接著耗盡了愛國心的票房後,又回歸到原本的低迷...

    回覆刪除
  29. to 酒:
    謝謝,你的回應也很無厘頭
    to hardie:
    導演不是說這部片的主題是"快樂不要遺憾"嗎?
    哪有時間在搞什麼和解共生?大家happy都來不及....
    我覺得電影只是催化劑,真正的改變還是要問觀眾自己...
    台灣人是很喜歡一窩蜂,但我目前還是對台灣新一代的電影創作者抱著信心
    只要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來亂拍一通就好了

    回覆刪除
  30. 哈,我可能被一群所謂"台灣人"的說法給催眠了吧,他們老是說這部片是讓人感動的「民族大融合」,有客家人、原住民、台灣人、日本人的團結一心、共創美好。
    但偏偏遺漏了一般定義的外省人。
    誇張的是,現在最新定義是:不認同"海角七號"的也被歸類為外省人。妙哉。

    回覆刪除
  31. to hardie:
    我再解釋清楚一點以免有人誤會
    "和解共生"和"族群融合"對電影內容來說還是不一樣的主題
    《海角七號》並沒有呈現什麼"衝突",所以也稱不上有什麼"和解"
    裏面的衝突都是用來不打不相識或是談情說愛用的
    但電影還是有呈現"族群融合"的氛圍。
    這是我的看法。
    其實電影裏也有疑似外省人的角色,但都是小配角,所以沒有被強調出來。
    我一開始是從電影藝術的角度出發的,我沒有質疑導演或任何觀眾的政治信仰。
    我不喜歡的是導演沒有把他想說的東西拍好。
    再聊"野玫瑰"
    那首野玫瑰在電影裏的用意,就我的認知是用來最後的大融和用的
    結合古今中日不同的文化。
    但後來網上有人分析歌詞的意函,說是在講愛情的殘酷
    用來暗喻小島友子遭遇的磨難
    但我看電影不喜歡用"言情模式",所以對這解釋沒感覺。

    回覆刪除
  32. 魏導演費那麼多心思;2小時10分鐘的電影只收閣下NT220元就算到戲院睡個冷氣覺也滑算;mOTEL休息要收NT350元以上!被你批的一無是處!!
    俗語說"作戲空;看戲憨"不要廢話那麼多;捫心自問?"閣下來拍能拍成什麼好片?自己有沒勇氣貸那麼多錢來賭?"不要學電視名嘴"整天只會講廢話批評別人";批評人家時自己"灑泡尿照照;看看自己的德性"!!

    回覆刪除
  33. 批評人家的時候請"灑泡尿照照;看看自己的德性"!!

    回覆刪除
  34. 魏導演花那麼多心思;只收你nt220元;就當作到戲院睡一場冷氣覺也滑算;不要學那一些名嘴整天廢話一堆批評人家"你有沒那個LP貸那麼多錢來賭?你來拍能拍的如何?nt220元就當捐給"慈濟功德會";也不用在此"廢話連篇"!!

    留言還要經你"審核"才可登;表示你敢批評別人;沒有LP接受反駁的批評!!

    回覆刪除
  35. 我在我的部落格預言會是民族主義大對決,今天就已經驗證我所預言無誤。
    看開眼,看雅虎奇摩,看這邊,到處都在印證。
    說實在話,至今,我還沒看到任何一篇把現在這種現象解釋得清楚的文章。一篇都沒有。
    我自己是不太想寫,畢竟,還沒看過這部片。
    可是,你們好好觀察一下:從一個電影文本,扯進整個社會的政治想像;既然後者是更加複雜,有可能用三言兩語講得清楚所有爭議嗎?
    上面的「酒」真的是在講笑話,要不然,也是讓人笑的話。讓我把「酒」的發言改成以下這樣:
    【所以,我幾乎可以判斷出,您是「外勞」,還不太能融入「台灣文化」的「外勞」。】
    但是,明明「酒」是寫:【所以,我幾乎可以判斷出,您是「外省人」,還不太能融入「台灣文化」的「外省人」。】
    其他聰明的網友,可以根據我所提供的線索寫論文了。

    回覆刪除
  36. 電影外的世界更加複雜,扯到台灣的政治想像又更加敏感
    可能很難寫清楚吧?我自己是不會談也不想談。
    其實我沒特別去注意現在大家談論這部片的狀況
    不知道有沒有人針對這部片做網摘?

    回覆刪除
  37. 相當能認同您的文章,
    關於導演對台日關係的處理, 我有一些看法,
    60年前日據時代結束, 就人口比例來說, 對日據時代有印象, 受其實質影響的人逐漸凋零(我外公兩年前過世, 受日本教育, 當過日本兵),
    大部在世的台灣人受日本影響是商業,間接, 虛幻的, 深入探討此議題, 或許得不到太多的共鳴, 而不是導演不敢講的太直接

    回覆刪除
  38. 看了很多天新聞,總算發現一篇比較具有深度的影評(謝謝版主alfredo)
    其實單看預告片, 我就算已經看了電影兩次之後再去看預告片,還是覺得預告片看不出該片味道..(也就是若不是口碑,我不會因為預告片而去看該片)
    若單獨要爆笑劇情,會變成"報告班長"
    若要單獨一般愛情,會變成偶像劇..
    若要審視城鄉差距造成的社會經濟階級,沒有足夠的描寫..
    版主提到台日文化認同, 這一條支線劇情描述也不完整..
    於是我想到導演說的,
    要化解仇恨,要和解..當時中韓的日橋遣返都是被打上船的..只有台灣是和平落幕...一個時代結束一個時代結束,留下的並非只有遺憾跟仇恨,還有友情、親情和愛情..
    因此這部片從原本要做的是愛情音樂劇,透過鄉土對白的氣味,加上因為民族,政治問題造成的反差..,美麗的音樂(鐵達尼號的音樂更是如此)..替全部片包裝了非常好的賣點與氣氛..
    所以這部片會是個賣座的商業片,他關心各式各樣的反差..但並不想要說服大家,也不想給個結論..只是想提醒..各位在看完熱鬧的電影後,還有很多東西可思考的..但在這邊不會有思考的完整性...因為能夠引起爭議的就是會賣座....給答案的..給完整性答案的..通常演不完,也不會賣座...

    回覆刪除
  39. to 海迷:
    不敢講得太直接,也許是怕引起爭議,也許是如你所說的,考慮到觀眾的共鳴。
    to AgentMulder:
    你可以去看我整理的海角網摘,比我這篇有深度的影評還很多。
    很多人都說若是導演把話都說清楚了,電影就不好看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這樣想?當然我也不是說非得要拍得一清二楚。
    我只是覺得深度和通俗性應當可以某種程度兼顧的。
    這也是我對魏導和其他台灣導演的期待。

    回覆刪除
  40. 哈哈~~~版主應該會有文章一出來就不屬於自己的心理準備了
    反正眼睛嘴巴都長在別人身上你也管不了
    就把那些情緒性的字眼和離題的質疑給消去吧
    我想那些會質疑 咆嘯 反對你言論的人也沒興趣搞懂你文章到底是什麼
    不然你在上一文中已經點出的不討厭這部片 這不是一部壞片的說法
    怎麼置之不理?
    而且你提出的假設問題也沒有回答,反而拉里拉雜扯一堆
    總之,看看就好不要太介意

    回覆刪除
  41. 電影看完,每個人本來就會有不同想法,也不可能每個人都可以非常仔細、非常深入的討論每個點。我看了這兩篇文章和回應之後,覺得... 你受委曲了。非常謝謝你的觀點和其他人的討論,讓我獲益匪淺。謝謝。

    回覆刪除
  42. to 怪叔叔:
    對不起過了一個星期才發現你的留言
    在此解釋一下留言審核的機制,阻擋留言是網誌程式自動判別的
    程式判定為疑似垃圾留言就會放到後台待站長審核
    並沒有我個人的判斷在裏面,我頂多每隔幾天到後台確認一下有沒有誤判
    若有誤判(滿常見的),我會把這些留言給還原回來。
    所以我並非沒有接受批評的雅量,請您明察。
    最後也請你能如你自己所說的,批評別人之前先"灑泡尿照照;看看自己的德性"。
    祝安好。
    to 絕對失控:
    很多人見不得有人批評海角七號,不知道為什麼?
    to antvnpm:
    謝謝你。

    回覆刪除
  43. 哈!
    我也是踏出戲院的剎那,想到深度和通俗度應該可以兼具的一員,
    但大部分的普羅大眾不瞭解我們的期待,
    不瞭解我們不是"嫌",
    而是有心裡有那麼一絲遺憾為什麼它不能再深刻一點,
    都已經看到道路了,總覺得就差那麼一步...可以到達終點
    就差那麼一步我的淚水笑聲就要全傾冒出來和心中的感動一起舞動,
    這部片口碑傳銷的成功,它真的是既有趣也會讓人看完會在心裡重溫一遍的好片,
    聽說阿婆都看兩遍呢!*(因為第一遍有些地方看不懂)
    我說阿婆~~
    我不是怪它70分,
    我是希望它能90分~~
    如此而已!

    回覆刪除
  44. 我知道版主不會一一回覆留言,
    歹勢!
    我還是忍不住要說,再看一遍這篇文章,
    我們的感覺真的是一模一樣,
    這好像我寫了考卷跟你對答案,
    發現我們答案竟然一字不差,
    就這樣!

    回覆刪除
  45. 很多喜愛這部電影的人,擔心外國人因為不能體會片中台語的意境而不能完全體會這部電影。
    經歷過日本人與支那人高壓血腥統治的老一輩台灣人,告訴子孫支那人比較差勁,這種情境支那人自然無法感同身受。
    站長對於電影的想法,跟不了解台灣本土的外國人差不多,或者說跟對岸的支那人是同一類吧。

    回覆刪除
  46. to 黑狗
    請您以對台灣本土的了解,來好好地談一下這部電影吧!
    這樣我才知道我的想法盲點在哪裏,謝謝。

    回覆刪除
  47. 作人身攻擊到這種地步,誰看得下去?
    黑狗兄,可恥!!!!!

    回覆刪除
  48. 反正這些廢物就是要捧海角七號的LP
    才會讓自己感覺到自己是跟大多數的人是一國的(可以讓它們跟同學有話題聊、可以藉機嘲笑那些沒看過或不喜歡海角七號的自己遠原本就很討厭的人,何不樂哉?何不超級睿智哉?唉!海角七號有上新聞耶,我當然無聊要把它當成自己的聖經啊!)
    這種感覺讓它們很有存在感、很有道德使命或者很有為某種東西發言的神聖感(也就是海角七號神聖發言使者)。
    人自古以來就喜歡往強邊靠,一邊笑著諷刺狠狠攻擊少數反對者的聲音
    如果今天黑狗住在周圍都是支那人的地方,他八成會第一個站起來罵海角七號是爛片吧!一定是的啊,還會把支那國國旗戴在頭上一邊跳舞一變自慰來取悅支那人咧!
    但是今天黑狗住在一個都是台灣人的地方,他當然要挺海角七號並攻擊支那人啊。
    這是事實好不好?什麼為國片發聲?別鬧了(笑)。

    回覆刪除
  49. 請大家討論針對發言內容,不要對發言人背後動機和性格多所揣測
    這樣很容易造成人身攻擊,我不希望回應變成相互漫罵。
    若情況失去控制,我會做出必要的處理。
    謝謝。

    回覆刪除
  50. 昨天終於去看了本片,感想是: 很有趣,很溫馨,可是沒有太深的感動。總感覺少了什麼似地。今天看了版主的二篇專文分享,實在要讚嘆版主精闢的分析。謝謝版主敏銳的眼光,說出了我說不出來的疑問,我覺得版主的批評是非常善意的意見。大家應以正面的態度去探討,這樣我們國片才有進步的空間。

    回覆刪除
  51. 這樣子的影評這些日子看得也不少了
    有的時候真的是要給他狠狠嘆一口氣。
    今天如果這個故事的背景
    把日籍教師換作一個美軍撤離台灣時放棄台灣愛人隨軍撤走的美軍軍官
    把友子換成個美國女生 阿嘉送的是一封二十年寄不出的信呢?
    你們還會從這種民族主義 誰殖民誰的角度看這部片嗎?
    我看不會吧
    今天如果這個故事的背景
    把日籍教師換作一個共黨建政時滿懷理想放棄台灣愛人離開台灣偷渡去大陸
    自己送進文革虎口的知識份子
    把友子換成個外省/大陸女生 阿嘉送的是一封五十年寄不出的信呢?
    你們又還會從這種民族主義 誰殖民誰的角度看這部片嗎?
    我看不會吧
    (你們可能會像馬英九一樣
    看著那"大時代中兩岸為理想犧牲的愛情"看得痛哭流涕吧。)
    總之 說是說看到的是什麼社會階級 殖民情結
    其實骨子裡就是堆 仇 日 的 人
    跟那個許介鱗一樣
    都是看到"日本"心裡就浮現"小日本鬼子""南京大屠殺"幾個字的
    所以看到"拍了個溫馨的異國情緣的故事"居然用的是你最痛恨的"小日本"作"異國"
    你就 不 爽
    於是乎 殖民情結啦 向日本尋根啦 blah blah blah blah 一寫寫好長
    不是大家要說從這種國族主義出發寫影評的一定是什麼什麼背景啦
    不過 台灣島上的仇日派
    到底是偏泛藍的可能性大 還是偏泛綠的可能性大
    到底是台灣人的可能性大 還是外省人的可能性大
    我想 大家都知道 就不必多說了
    到現在還在滿腦子南京大屠殺台灣殖民
    二十一世紀啦 老兄!

    回覆刪除
  52. 看了格主前一篇和這一篇評的海角七號
    小弟倒是覺得評的滿精準的
    優缺點都講出來了
    小弟另外的想法是覺得
    整部片劇情太擁擠
    每個角色其實都可以獨立拉出來拍成一部片子了
    很多線就草草的交代過去
    可能限於放映時間的關係吧
    總之 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
    觀眾最起碼都笑的很開心

    回覆刪除
  53. to 各位來《海角七號》相關文章留言的朋友們:
    因為近日本文留言太多,而且我也搞不懂那些留言是在做白日夢,哪些是想認真討論本片,所以即日起本人不主動回覆留言,如果真想討論請"明說"。最後謝謝各位的批評指教。

    回覆刪除
  54. 就是要看你怎麼回覆 別逃
    回覆時並請特別指出或確認
    1 - 閣下並不特別討厭日本這個國家
    2 - 海角七號全片中何處表示"緬懷殖民時代"的心態
    3 - 全片中的"異國"元素或者"已找不到的老地址"等元素或者"很多人會講的外文"或者"外國巨星"等元素,哪個元素非日本不可,不能以 - 比如說,美國 - 代替
    影評評到從民族大義角度出發 那就不是影評了

    回覆刪除
  55. 真是個好笑,客人叫主人「別逃」。
    此客人作賊的喊捉賊。看不懂嗎?難道,只有此客人所想的才叫作正當(已經在用民族主義卻自以為正當),其他人(引起可疑的全都是其他人)全都淪陷為民族主義的嘍嘍嗎?
    面對這種無聊的客人,要嘛就是刪,要嘛就是裝作沒看見。
    不爽嗎?那,樓上的也別逃:
    許介麟的文章,依我看至少有五點到十點可供批判。哪幾點?講出五點才算及格。
    你如果覺得我無理取鬧,你應該也會覺得你自己無理取鬧。
    我要跟 Alfredo 說:我都把質疑點講出來了,我可不是來鬧的。就是不要刪我的,就是要讓樓上的看到。

    回覆刪除
  56. 好笑了
    格主向來多麼肯跟批評者對打你也不是不知道
    結果面對了批評居然來一個夾尾巴不予回應
    不予回應之餘 居然還去修改原文被批評的內容
    嘿嘿 既不是刪 也沒裝沒看見 這樣還不夠嗎?
    許介麟的文章?
    那種超級泛藍仇日派寫的東西
    事實錯誤 假設錯誤 分析又錯誤 結論自然也不值一提
    五點到十點問題?五點才及格?好笑了...
    要找幾點有幾點... 看你要把"每一大點"分多細來說而已吧。
    還"你如果覺得我無理取鬧,你應該也會覺得你自己無理取鬧"呢
    樓主有種寫批評,自然得要針對自己的論點接受批判 辯護自己的論點和自己的文章
    而你今天又不是要我辯護自己的文章
    你憑什麼來抓一篇第三人的爛文叫我評?
    還好像你這傢伙才是標準答案出題者一樣。
    不然 來 我覺得樓上樓主的文章依我看至少十點以上可供批判。
    哪幾點?你來講!講出十點才算及格!
    你周星星還是少管些閒事 去賺稿費養活自己吧
    地球是很危險的
    若說要寫篇東西碰到人批評就一刪二相應不理
    你看來倒是這行的專家
    但說真要筆戰論理 看來不太適合你

    回覆刪除
  57. to ...
    你好
    回應別人的留言一直是我的習慣,但是這兩篇海角七號的文章讓我覺得累了,所以不想回,也公告聲明了。
    另外之前我的回覆帶了太多的情緒,所以我想讓自己沈澱一下。
    而且老實說,有人建議我不要回應,我也覺得你的問題內容沒什麼好回的。
    不過你話都說成這樣了,還是簡短回應如下:
    1.我不特別討厭也不特別喜歡日本
    2.我認為一部電影除了劇情表面意義之外,背後還是可能有隱含的意義,
    導演用海角七號這個地址做片名,做為主角追尋的象徵所在,是有其用意的。
    你不同意我的解讀,我也不強求。
    至於"緬懷殖民時代",我沒這麼說,頂多就是"親日"、"回顧過去殖民歷史"的程度而已。
    這不是很多其他喜歡這部片的人所稱讚的?
    3.用哪個國家當做異國都可以編出一個類似的劇情,但其中意義和對觀者的感覺就會完全不一樣,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換成美國這會是部多麼不一樣的電影。
    4.導演自己都說過台灣對日本有許多矛盾情緒,他拍海角七號或之後的賽德克巴萊是想要化解因愛與恨造成的遺撼,你認為這部片和日本有沒有關係呢?(請去Youtube找魏導的訪談)
    最後我要澄清,從你留言之後,這兩篇文章我都沒有修改過,何來"不予回應之餘 居然還去修改原文被批評的內容"?
    而且在你留言之前,我的修改(很少)都有盡量註明在原文裏,請問有什麼誤會嗎?
    要筆戰論理,如果雙方已經下了結論,互相帶者有色眼光來爭辯,是辯不出什麼東西來的。
    更何況網路上又沒有裁判。
    所以,關於這話題希望到此為止。

    回覆刪除
  58. 我今天剛剛看了海角七號,先説明我是海外華僑,所以對臺灣的族群意識不太了解。剛開始電影好像都是一些小鎮生活?不知“春天呐喊”,"bot"是什麽,准鎮長“大聲”就能嚇怕外資就範?別的地方政府還在千方百計討好外資呢。剛開始真的有點悶,我想很多不懂台語的人看了更是覺得如此。唯一能讓人繼續看下去就是那一封一封的情書了,雖然沒什麽新意,詩情畫意的配樂加上舊時代深情的字句,還是能讓人感動。至於現代臺灣的部分,阿嘉和友子兩人的愛情太牽強了,是一見鍾情嗎?可是兩人相見數次都沒有任何的表示。快餐式的上床這裡沒有人能認同,是最大的敗筆。樂隊的組團過程笑料不少,但明明是要來看中孝介的演唱會,怎麽卻不見樂團伴奏讓中孝介唱?
    看到樓主打算把日本情書這段去掉,覺得很奇妙。這裡有人反而覺得日本情書這段是電影中最動人的。如果把日本情書抽掉,電影的愛情故事就顯得很薄弱,更加像肥皂劇了。導演的功力就在此時發揮了,盡量在兩方(現代本土和日本時代)取得平衡。

    回覆刪除
  59. 這篇討論文寫的好深入,想的好多,我只覺得這是一部想說不管時間空間,大家都是需要愛的,追尋愛的,用愛來聯結的,不過導演的確放太多線,卻沒有收的很好,看完只覺本土的好笑加上大家都在追尋愛情的感覺,有一段甚至讓我覺得在看民視八點黨,因為很多演員都是八點黨的,不過畫面品質好很多就是。
    你的第一篇關於海角的文,倒是跟我的想法很像,我也覺得他情書那段運用的不是很好,甚至造成我觀賞上的阻礙,我覺得導演是試圖連結過去和未來以造成深度及共鳴,只是拍得失衡了,分鏡分得不好,最後變成了勵志搞笑愛情故事,關於日本的,只能看大家對日本是抱持什麼想法而有不同的感觸,這是一部不錯的商業片,台灣很少拍商業片說,雖然票房高了點,但也因此人們對台灣電影有更多的期待,算是最好的效應吧。

    回覆刪除
  60. 我覺得版主你分析的很好,我想你不是在批判或批評,只是在深入分析海角七號內的意義,意象構成,如何說故事,要說什麼故事等等的觀後感...我也很欣賞這部片,覺得台灣小百姓好可愛,我好愛這片土地,他們彼此包容信賴鼓勵,但是我在看的時候也覺得那些信內容太風花雪月了
    我認為導演充份表現台灣本土的人情味和對不同文化的包容.片初是心心念念著在台灣的愛人的日本教師,然後有比基尼洋辣妹,跨越文化的友子(她通中日文,且負責連結起日本和台灣的文化連結,甚至是合作:海濱演唱會),客家人,原住民,各行各業的小人物,各種年齡的人都聚在一起...
    導演要表達的東西可以有很多,但是一開始只能以分雜的片段鏡頭帶過,可能只是想用最快的速度帶觀眾瀏覽一下故事地點的氣氛和人物個性吧
    不論是歷史,政治,宗教,商業利益...一定會有雙方以上的人馬各執一詞,對他們來講最好的答案就是對自己有利的,但是"愛情"兩字面前大家吵鬧的聲音會關小一點,所以用愛情線/情書把整個片段故事連結起來,是最安全保險的作法,喜歡看愛情的觀眾不會失望,海角七角成功的以片中豐富角色吸引現實世界中各階層年齡的角色,每個人都可以在裡面找到一個很像自己的人,我覺得海角七號比傳統偶像劇更廣擴,它是大家的偶像劇

    回覆刪除
  61. 給各位:
    關於日本情書這條線,我又寫了一小段感想,新增在本文後面。
    給大家參考。

    回覆刪除
  62. 我看了也覺得兩條線的膠合不夠,
    主角們的動機不足,
    簡單的說, 故事性不足,
    這點版主說的沒錯...
    很認同!
    但是,
    就拍攝的效果與感受,
    我覺得和李安差不多
    另外,
    每個小人物也演得很有特色..
    以一般人對國片的期待來說,
    我想, 這部一個好片

    回覆刪除
  63. 其實不用擔心自己的文章被人誤解或是批評, 即然寫出來了,就表示要公佈網路大眾, 能夠專於自己的想法或意見, 就是對於電影進步的最大貢獻, 我相信你所寫的優缺點仍至於日本情書的那條線的問題, 導演本人也應該十分清楚,部分影迷也有所同感, 至於另一方面的迴響,參考省思就好,放寬心去寫吧 !加油!

    回覆刪除
  64. 一個真實存在的立體雕像,會有數不盡的觀賞角度o海角七號是會吸引觀眾一看再看的好雕刻作品o不同角度'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族群背景,所見自有不同o就像劉兆玄下鄉和農民之間得由翻譯來解說一般,此三人殖民院長'買辦翻譯'底層農民同看此片各做影評,結果就會是版上現狀o

    回覆刪除
  65. 一部有趣的影片
    如同哈姆雷特
    它所呈現及被引伸的意義
    我想
    遠比莎士比亞下筆時所想的還多
    當別人開始擁有媒體
    主宰了詮釋權
    啟蒙了群眾的一些思考
    往往也是某些人感到恐懼與焦慮的同時
    批判是好的
    而且是被允許的 被鼓勵的
    在這個可愛的小島上
    心中無懼地暢所欲言吧!
    畢竟不合理的或是虛假的
    終是要被檢驗出來的...

    回覆刪除
  66. 我是内地的观众,我不了解台湾,但是看《海角七號》却也是very enjoyable。虽然对戏中大部分的台语台词和所谓的“政治倾向”都不了解也听不懂,但是导演的诚意是能感受到的,因为感受是可以universal的。

    敝人认为,何不放下一切成见,单纯为欣赏电影而看电影呢?有时候想得太多,或许未必是好事呢。

    回覆刪除
  67. 我想內地的觀眾一定看了會很感動,畢竟當高砂丸駛返內地,返鄉?離鄉?教師從此背負難捨與背棄的思緒矛盾,加上日後由新聞所知中國政權對台之強迫中國化,當更思緒難熬....

    回覆刪除
  68. 對啊!當時內地被美軍佔領,多少內地婦女為了溫飽出賣靈肉,如果教師帶回本島人友子,那是否正好使其由被歸為戰勝國(中國)的榮耀墮入戰敗國的恥辱?可是天又曉得不過兩年後,台灣又被中國政權以二二八事件血洗,境況比內地還遭!

    回覆刪除
  69. 酒 的回應太精髓了!!
    {酒 | 29/09/2008, 21:25
    您如果沒有抓到「野玫瑰」這首歌歌詞的意涵,
    基本上,您對海角七號的評論,是無俚頭的....
    台灣僅經歷「日本殖民」...台灣還經歷了「國民黨殖民」。
    ....「外省人」.....還不太能融入「台灣文化」的「外省人」。
    ....再看一次海角七號}
    就是這樣,票房才會這麼多億,而且餘音繞樑.....
    再去看一次吧!保證又有新發現!

    回覆刪除
  70. 接tida沒講完的
    別忘了,教師是來台灣執行將台灣{日本化}的殖民者族群,對照片尾{台灣光復}隱喻
    的{中國化}以及全片中其實台灣呈現各種多元的全貌......
    真的看一次不夠!

    回覆刪除
  71. 寫著寫著,突然覺得自己跟其他人很像母蛙身上的水家.....哈!

    回覆刪除
  72. 感謝各位的留言,其他更早之前的回應我就不回了。
    to lala:
    你好,確實想太多不一定是好事,但什麼都不想也不一定是好事。
    to tida & myopinion
    你們指的"內地",我看了半天才發現你們說的是"日本"
    台灣的"內地"竟然有這麼多個,我真是孤漏寡聞。
    to myopinion: (again!)
    我是覺得看一次就夠了,反而看別人寫海角七號我得到的更多。

    回覆刪除
  73. 故意的啦!!
    對稱謂所喻表之關係這麼感受不敏銳,如何做好影評?小心尸位素餐之譏。
    日本做為台灣之內地的時代當然已經過去。
    片面的在娛樂界推廣相稱中國為內地的目的為何?路人皆知啦!
    中國就中國,日本就日本,台灣的內地在南投!

    回覆刪除
  74. to my opinion:
    "尸位素餐"? 又來個做夢的!
    請不要再留冷嘲熱諷的留言了,我太笨了看不懂你的冷笑話。

    回覆刪除
  75. 抱歉,不是要冷嘲熱諷,而是想有話直說。也許版主您是真的很單純,單純到可以被懷疑影評能力.....
    倒是圍事者周星星還比較直接,早知會釀成中、臺之民族主義論戰。
    不過,敝人以為,就像魏導自述,他想的、設計的其實沒有那麼多!
    這就有如以前的『鄉土文學論戰』一般,乃肇因於漢沙文主義者(大中國主義)的
    眼紅攻擊(許介x).......可屬意外也屬意料之中。
    總之,同在台灣(母蛙)上的族群們(水雞)是該學好做好和解共生,為分道揚鑣
    做好準備。

    回覆刪除
  76. 推薦版主這篇,可以矯正一些族群因素的盲點。
    http://twabab.pixnet.net/blog/post/21875241
    你不笨,你會說話,而且你的人才聽你的話.....你可以做點事。

    回覆刪除
  77. to my opinion:
    我早上留了一篇回應,剛才想想覺得不太對,又把那篇回應給刪除了。
    不管你有沒有看到那篇,我晚一點有空時再回你。

    回覆刪除
  78. to my opinion:
    本來早上寫了一篇不算短的回應,但覺得越寫越亂,所以就刪了。
    也許你是有話直說,但酸味還是在,我讀來不舒服,來留言沒有基本的禮貌,話沒說多少,還對主人指指點點的。這兩篇文碰到一堆這種人,要我心平氣和地談實在很困難。另外我很討厭別人拿野玫瑰來說教,說什麼殖民來殖民去的,人家陳豐偉那篇寫野玫瑰通篇連"殖民"兩個字都沒寫,我很懷疑這些人有沒有認真看他寫的文章。
    在我這篇其實寫得不怎樣的文章裏,重點只有一個:為什麼阿嘉的追尋(目標何在?)是透過那七封情書的情感召喚來完成?我沒想通,也沒看到有人解釋清楚。也許是我有盲點,沒有如新井一二三那篇文章裏的台灣人那樣「下意識地在日本人身上要尋找什麼」。我不理解這種情感,就像是我不理解有些人對不熟悉的中國抱著一種嚮往一樣。
    我是本省人,成長過程中對日本還頗有好感,不過很可惜我沒有從長輩身上感受到什麼殖民歷史所遺留下來的情感,大概是因為我是那種不了解本土文化的台灣人吧!因為《海角七號》我才驚覺這種能量似乎還滿驚人,但我不認為這是所有台灣人共通的情感(對回顧殖民歷史和與日本連結的渴望),而且可以變成看這部電影的背景認知。
    其實要拿歷史寓意套在這部片來玩解讀遊戲誰不會?我比較看重的還是在於故事和電影美學上的感動,只是我個人沒在這部片找到像別人那麼多的感動罷了。
    就這樣,最後還是寫了滿多。

    回覆刪除
  79. 殖民者要成功,必須有本土跑龍套者的配合。辜家便是台灣史上的一例,就像『活著』裡的四爺,誰來都是爺。
    所推薦給您的文,應可解答您對自我認知不足的諸多驚訝。這個過程也發生在成千上萬被國民黨中國化教育洗腦過的台灣人身上,包括敝人。
    回到論海角,這就是這麼高票房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看了很多次後,才確認小島友子是有瞄到那半躲著的情人,才能理解那疑惑、
    失望、怨懟,以及情書懺悔之遲來淒美....

    回覆刪除
  80. to my opinion:
    我覺得我們有點雞同鴨講,焦點沒對起來,而且你又搬出"本土跑龍套者"這個帽子出來(雖然你也有說回你自己),你回應的方式真是....
    我之前也和朋友談到為什麼《海角七號》會這麼紅,一個重點在於這部片拍出了台灣商業片該有的樣子:從語言、故事、情境、文化來貼近觀眾,同時在技術上又拍到了一定的水準。這在以往幾乎是看不到的,原因就如你推薦的那篇文所說一樣。我很認同這部片在呈現台灣文化人情的努力,我也沒有不認同這部片的高票房。
    但理解認同海角七號的這股能量,不代表我的問題獲得解答,小島友子瞄到那情人一眼我第一次看就知道了,但我還是對這整段情書的戲沒什麼感覺,日式美學的份量太重了,有點搞不懂放這麼多日語唸白在這一部台灣電影是為何?感覺剝奪了台灣角度的聲音。如果那七封情書全都改成台灣人寫的用台語發音(或是日語發音也行,見《綠的海平線》),我的認同度會大幅增加(不過這故事就要重寫了)。

    回覆刪除
  81. sorry,應是『霸王別姬』。
    野玫瑰的三方對照--茂伯、阿嘉、中孝介更是啟示我們,我們已經淪為北京話思考、生活的被殖民者,像我們寫中文來筆談甚至比用台語、客語、排灣語輕鬆自在無礙。
    無知者甚至會稱讚日本人『寫中文很漂亮』。
    想像一下,台灣已經成為用自己決定的語文來生活的情境......

    回覆刪除
  82. to my opinion
    嗯,你說的應該不用等《海角七號》來告訴我們吧!

    回覆刪除
  83. ...嗯.怎說呢?...建議您看一下"王丰"先生.在鳳凰網上的評海角文章.對您應該會有點新體悟...您的看法.稍嫌老舊.保守了點...別介意喔!反正是多聽多看.總是腦力激盪一下吧~哈! 祝平安喜樂 "煙強".拜訪~

    回覆刪除
  84. to 香檳權腸: (真是厲害的名字!)
    你指的是王丰(王豐?)的那篇"《海角七號》絕對是一株大毒草"嗎?
    ..嗯.怎麼說呢?
    您是在"搞笑"嗎?還是在"反諷"呢?想罵我不用拐彎抹角擺姿態。
    祝平安(你看來已經滿喜樂了)

    回覆刪除
  85.   其實我沒看完你的一堆留言與回應,但只很簡單地表達一些觀點。
      有時候,電影並沒有出現我們希望的內容和表達方法,不等於它是比較次要的。
      我舉例,一個熱愛戰爭片和愛國的老伯,他看中日戰爭片,看到最後看不到中國勇士的英勇,就大嘆這片有缺憾,因為沒看到他想看的。
      那種角度其實是有缺失的。當你期待了在電影中,二次大戰的七封信,應該跟劇情本身有著最直接關係時,你沒看到那種寓意式的暗示表達,就認為是缺失,作為藝術欣賞者我覺得並不夠全面。
      事實上,那七封信的深意,從創作的角度去理解,就是想刻劃描述出那片土地之下所深含的情。如果缺失了它們,感覺就變成一個很現代的愛情片而已。
      可是,用它把這片土地和人情串連起來,到最後那老婆婆的背影,讓觀眾感受到那種泥土一般的深刻之愛,想"啊,原來在那一片鄉土地方,在往日的時空,也有著那一份情"
      事情就那麼簡單,我們可以用很多比喻和哲學的角度去講藝術,但作者有時候並不是在大學講書,他只是想把一份感覺留給觀眾而已。很多時候,感覺就是一種目的。
      容或這種解釋偏向膚淺,但是藝術其實有很多種,只認為自己感受到的藝術才是好的,那麼我們就變成剛才提到的老伯一樣,流於荒誕不成熟了。

    回覆刪除
  86. to 阿雨:
    或許我不成熟 但我希望透過思考讓自己更成熟
    而不是成天想著"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見山是山之前還需見山不是山

    回覆刪除
  87.   倒不是思考有錯,而是凡事我們都可以去思考,但往往偏離了主題。
      我舉例,西遊記的主角叫孫悟空,我可以用很多分析為何要叫悟和空,可能代表了領悟,和他思考天馬行空,又或者任何事物,我無論如何都可以講得頭頭是道。
      但作者他很可能選擇時,只想到"這名字不錯",就選了。
      藝術看似是獨立的,但沒有了人就不會有藝術,藝術創作者很多時候在有意無意間進入了讀者的心去看待事物,去想"嗯,我想這樣子會有那種感覺"
      那不奇怪,因為作者本身往往也是一名讀者。
      你說,又或者像很多分析藝術的人那樣,有很多很深奧的分析
      我不是說那些講法是錯,但好的藝術創作者一般都不是愛打啞謎的預言家,如果他有此寓意,他儘可以寫得更明顯一點。他在創作時,必定考慮了在讀者的心裡,作品有何感受而去做。
      簡單而言,很少好的藝術創作者會完全不考慮讀者聽眾而能做出好的作品來。不是說他們要媚俗,而是藝術品本身就是一種跟對方相連的過程,沒有了看的人的內心反響,作品也只是一堆油墨顏料而已。
      這樣講遠了,就是說,在電影來說,甚麼電影也好,它就猶如藝術一樣,好的作品反映了最平常的人性和人心,也就是你我他之類。所以從這種很貼近和平實的角度去看藝術,有時候比很分析和學術的角度去看,會更接近它的真正臉孔。

    回覆刪除
  88. to 阿雨:
    那是你的信仰,我看電影的方式不是這樣的。
    而且你定義的"主題" "好的作品" "真正臉孔" 那也是你的感受和標準。
    欣賞一部電影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每個人的選擇並無對錯好壞。
    但我覺得你很任意地否定我觀影的角度 這樣實在沒什麼好繼續談下去的。

    回覆刪除
  89.   如果真的如此,那世上任何評論都不可能是評論了。因為任何一種東西都沒有支撐的著力點。
      不單評論,連藝術都沒有好壞,任何人的作品都是一樣的。
      而且,到最後,偏偏那就是你起初所做的工作,去評論一部電影的好壞。
      結果與其說否定我,倒不如你在否定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實那已沒有任何客觀上的意義了。
      不單你,連做藝術的人他們一生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相對的,沒有標準的,空泛,無可無不可的混沌之物。

    回覆刪除
  90. to 雨:
    本來一般的電影評論就是主觀的,這世界沒有絕對客觀的東西。一個評論者只能在他相信的基準與前提之下來評論一個作品,以求得相對的客觀。若你要說這沒有任何客觀上的意義,我在否定我所做的事,極端一點來說,也是沒錯,但我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況且你自已也寫說:「但是藝術其實有很多種,只認為自己感受到的藝術才是好的,那麼我們就變成剛才提到的老伯一樣,流於荒誕不成熟了。」
    這不就是一樣意思?
    你認為好的就是好的,我認為不好就是"偏離主題" "不成熟"?
    你要這樣批評我沒關係,好歹也講出個道理出來
    有了共識就可以好好談,可是現在不是這樣的。
    你第一篇回應說的是你覺得那七封信帶給你感動,所以覺得我想太多,只要簡單的去感受那份感動就夠了。
    然後第二篇又說好的藝術家是貼近人心,不愛打啞謎,要和人心相連,結論還是說我想太多,不理解一部作品的真正臉孔。
    說真的我不知道要該怎麼回應。
    我就是認為感動的背後還是有更多可以分析的,藝術家可以選擇貼近人心或是/並且放入他深刻的思索。
    我只是用我的角度盡力去欣賞一部電影罷了。
    若你覺得我想太多,那就這樣吧!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