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記

《獵殺幽靈寫手》與觀影雜想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 2010)是波蘭斯基的最新作品,影史大導演拍攝的新作總是值得關注,而看完後我自己是覺得很滿足。


故事本身或許說不上特別精彩,無辜的主角被牽扯進政治陰謀之中,發現了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惹來殺身之禍。其中的陰謀論算是符合某種時代的政治正確,追尋真相過程的邏輯推演則難免一廂情願行事方便,要從政治文化來談或是導演本身經歷來切入都有可以大書特書的地方,這點我感觸不深也沒有能力多談。

我個人印象深刻地方在於這部片的復古風味和導演對懸疑氣氛的營造。有時候看電影就像聽音樂,鏡頭、影像、節奏、聲音串連一起有如旋律,帶給人的感受是非常直覺的。比如電影開頭渡輪的那場戲,一個樸素的場景透過海景和空間的轉換,汽車的移動加上鏡頭和剪接,三兩下就帶出一椿令人不安的謀殺案。並不是這椿謀殺案本身多麼特別,而是導演交待這場戲的手法是如此俐落有效,氣氛又如此到位。

其他像是島上的豪宅,室內空間和地景、天氣構成的封閉感;主角駕車在林中被人追蹤的戲,或是渡輪上的逃亡都處理的恰到好處。這些手法和各個角色的曖昧性交織成相當吸引人的懸疑張力 ,雖然你不一定真的關心這個故事或劇中的人遭遇。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認為伊旺麥魁格飾演的男主角在片中其心理動機和角色背景刻畫不足,甚至讓人覺得這或許是故意的。後來看完片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角色在片中沒有名字,從頭至尾他都以The Ghost自稱(劇中他是某政治人物的自傳代筆寫手,即Ghost Writer),他對真相的追尋源自沒來由的好奇心,最後謎底揭曉也像是個字謎遊戲,這角色的出場和退場都像是個符號,象徵性大於真實性。

波蘭斯基的作品我看得不多,直到前一陣子的金馬奇幻影展才補看了一些舊作。不過還是能感覺《獵殺幽靈寫手》中有一些相似的作者主題,像是人在封閉環境下產生的心理偏執,被龐大權力結構和瘋狂世道的壓迫與暴力,以及潛藏其中的政治批判和人性透視。這直接反應了作者如何透過電影傳達他看這世界與人性的觀點。若要說這部片的核心感情何在,大概就是在此。


最後稍微離題。如果硬要拿來和也是近期看的《全面啟動》(Inception)相比,當然故事和電影類型差很多,但兩部片導演都對電影形式花了不少力氣,情節在不同程度上都像是電影的遊戲,角色也都是符號或道具。但對我而言兩部片決定性的差異在於導演手法風格和成熟度的不同,以及最根本的作者性格。《全面啟動》當然也是一部作者電影,導演對夢境和多層敘事的執迷,透過類型符號和觀眾對話的企圖,一貫對人性的觀點(瘋狂、野心、悲劇陰影、孤獨自溺)。

我拿這兩部片來比較只是這陣子在思量,很多時候看一部電影,是在看作者的姿態,透過其創作和世界有著怎麼樣的對話,又如何反應自我的內心情感,喜歡與否則是看觀眾對其展現出的視角與性格能否有默契與共鳴。你在電影中看到導演透露出其情感的蛛絲馬跡,但有時這也像是照鏡子一般,反應出觀者本身的視角與限制。

這其中很難說有何優劣可言,就像可能有不少人會覺得《獵殺幽靈寫手》是部很普通的懸疑驚悚片,當然我也不是說這部片和波蘭斯基舊作相比有多麼經典,而是看電影這件事,經驗與分析雖然是有很大的影響,但追根究底,對我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觀影當下的直覺罷了,即使其中所獲得的意義可能是十分個人的。

留言

  1. 對您在倒數第二段的觀點深表贊同!

    回覆刪除
  2. 這種感覺讓我想到了...黑道家族~雖然我不曉得是為什麼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