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社群網戰》

http://lh5.ggpht.com/_yZpXXcTz_xQ/TQL1OnyQr4I/AAAAAAAABDQ/Rsidkx7TShs/s600/picx_fsen1128501663.jpg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 2010)

《社群網站》敘事來回穿梭在Facebook(台灣常以”臉書”稱之)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創業歷程,以及他和他的共同創辦人Eduardo Saverin還有控告他瓢竊的Winklevoss兄弟之間的訴訟經過。這部片不是走傳統的角色心理分析的路線,而是透過主角身處的校園學術圈和網路業界之中各式人物,傳達出作者(導演/編劇)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價值觀的辯證與批判。無論在敘事、觀點、演員表現皆有可觀之處,可說是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從過去擅長的驚悚犯罪類型轉型之後的新高峰。

開場戲就極精彩,除了Mark和女友在餐桌的極速機鋒對話之外,後續主角因被女友甩掉,憤而駭入哈佛各學校宿舍的技術細節描寫的非常仔細。開頭即點出馬克和他一干技客朋友和那些在大學社團玩樂的同學們有著完全不同的思維和語言,他口中叨唸著專業網路程式術語,數小時即完成惡搞網站吸引了大批流量,還把哈佛的內部網路給搞掛了。在鏡頭來回對照之下,Mark有如某種另類的先知,他在現實中無法和女孩好好交談,卻在網路世界輕鬆地抓住了網民們的目光。從這場戲開始這部片就可視為是新舊兩方不同思維的拉址對抗。

其一是向Mark提出Facebook原始概念的Winklevoss雙胞胎,當Mark發現這概念大有可為,隨即把他們抛在腦後進而在數月間就寫好網站上線。當雙胞胎發現事情不對勁,卻還一直拖拖拉拉考慮要不要提告,等到開始對薄公堂之時,Facebook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社交網站。這兩方根本是活在不同的時間速度裏面,雙胞胎是傳統的校園菁英,甚至還是奧運划船選手,卻在網路競爭中被宅男技客狠狠地尾在背後。或許參與奧運也是人生一大成就,不過在資本主義社會,誰可以賺大錢功成名就才是唯一評判的標準。

其二是Mark和他的好友Eduardo Saverin之間從合作到反目的過程,尤其加入了Napster創辦人Sean Parker的三角關係更是值得玩味。前人網路傳奇歷歷在目,馬克自然搭上這班列車不斷往前衝,他遇到Parker更是一拍即合,因為Parker就是他的事業典範,有著同一種思維和語言。在這往上衝的過程中,除了一開始就被踩在地上的凡人之外,連他的同伴Eduardo也被甩在後頭。

Eduardo在電影裏被拍得天真又可憐,但其實他對網路一竅不通,其傳統的商業思維早就沒法適應快速發展的網路事業,除了出資之外對臉書看來沒太多貢獻,更何況當初的錢對後來新加入的投資而言根本是九牛一毛,因此他的悲劇也是不得不然。

http://lh5.ggpht.com/_yZpXXcTz_xQ/TQL1N25fxJI/AAAAAAAABDM/n-v93imb_jw/s600/picx_fsen1128501655.jpg

但是電影的另一個面像就是在競爭誰會成功的過程中,到底會失去多少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東西?電影中Mark失去可能是他最好朋友的Edudrado,也永遠得不到他喜愛的女孩,而獲得的成就似乎也無法使他快樂。而這甚至不是一個道德寓言,從一開始Mark就沒有任何的抉擇,他只以他的信仰和天才努力往前衝,其中他無能為力地看著那些他無法掌控的東西逐漸丟失。就像Parker可以引領他走向成功,但他卻沒法成為他的伙伴或是朋友。

電腦及網路業的思維就是要不斷地一直往上衝,不斷地把泡泡做大,其中當然有成功有失敗,但這就是Mark和一干網路技客的思維,他們需要建立出什麼東西,而且要不斷擴大,永不停止。所以最後那位律師助理對Mark說的話或許可以這麼解讀:Mark當然不是個壞人或是混蛋,但他努力追逐的目標就是不得不成為一個混蛋。如果當初他放慢下來好好對著女孩說些貼心話,他就沒法成為今日的Mark了。

影片裏對社群或Facebook隱私爭議著墨不多,但一個有趣的角度是無論是Eduardo或是Winklevoss雙胞胎在電影中都是隱含繼承父權的傳統菁英,對比於Mark在電影中對於家庭關係描寫的全面性缺席,他無力去處理他的人際關係,卻創建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這其中還是有著關於人與社群和社會階級之間的微妙心結與對抗。但無論是Edudrado和女友為了臉書上的感情狀態爭吵,或是Mark結尾時在臉書上看著喜歡的女孩想要加她好友的動作,都點出了網路和真實的分裂,臉書某些角度來看就是種虛擬且虛無的東西。

總結而言,《社群網站》描寫了很多現代價值觀念的對立:天才與凡人、技客與學術圈、不同世代的商業模式、資本主義與人性、網路與真實。其中當然也有傳統的天才勵志情節,或是成功背後的真實人性,這些多重元素被巧妙地整合成一個傳統的人性寓言故事。但編導的視角稍微超脫了是非價值評斷,把眼光放在21世紀網路時代中,這些新世代創業家無論是成功或失敗,某種程度都是時代價值的犧牲者,當然這是電影作者一種比較悲觀的角度。

http://lh3.ggpht.com/_yZpXXcTz_xQ/TQL1O9tJf3I/AAAAAAAABDU/hokfT4VCmz0/s600/picx_fsen1128501664.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