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

《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 最終楽章 – 前篇 2009/ 後篇2010)

2006年日劇《交響情人夢》確實是非常娛樂,將少女漫畫情懷、搞笑、勵志和古典樂融合得很好看。為了看去年上映的電影版,特地找了2008兩部電視特別篇來看,故事依據原著從日本拉到了歐洲,男女主角留學巴黎為了追求音樂夢,不過除了多了一些異國美景之外,還是不折不扣的日本風格,包括請日本演員扮裝演出外國人,還把所有應該是法文的台詞全配上了日文,這當然是理所當然地無可厚非,甚至影片也打了字幕特地向觀眾抱歉來自嘲一番。但故事本身可能因為情節發展和篇幅的關係,並沒太多有趣的地方,但現在看來這兩集特別篇也算是讓觀眾為了電影版來做準備。

電影版分上下兩集前後兩篇,結構和特別篇類似,前篇講述男主角千秋在贏得指揮大賽後,意外成為陷入危機的盧馬列交響樂團指揮,他必需要統整軍心渙散的樂團,在下一季公演時贏回觀眾的心。情節發展當然在意料之中,不過缺少戲劇性的轉折讓故事有點單調,但至少在場景和調度在電影感上有了很大的升級。在故事中千秋把交響樂團的演出比喻成天上繁星與宇宙萬物的和諧,算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來探究音樂、藝術與心靈的超越。

其實前篇讓我聯想到之後才看過的《交響人生》(Le concert – 2009),同樣是一團散漫的交響樂團企圖在台上展現出奇蹟,同樣有很多通俗煽情的橋段,《交響情人夢》日本人拍來就比較緩慢細緻,充份展現超英趕美的熱血努力與根性。而歐洲多國製作的《交響人生》則是放入了大量的政治歷史元素和社會批判,音樂反而被擺到一旁,但反而後者最後高潮演出對我這個古典樂門外漢來說是更具感染力。大概是不同題材和不同文化面對古典樂時的態度不同吧?

但看完前篇,卻沒法讓我預期後篇竟然完全出乎我的預料。後篇和之前特別篇一樣換成以女主角野田妹追尋自我與音樂為主軸,而做為整個系列的完結篇自然也預期會有男女主角兩人修成正果的大結局,以及結局之前的種種轉折。但後篇的野心不止於此,本系列原名"如歌的野田妹"本就是以女主角為題,在她追求音樂與追求愛情到最後,是否走入婚姻與走上職業音樂舞台就是她的終點?後篇所要解決的其實是整個系列的大哉問,野田妹做為音樂家與做為一個人,她生命前進的意義為何?

因此所有之前追尋的夢想、目標,或是情敵的出現或是誤會、忌妒等等戲碼都只是電影前段的引子,這原本是芭樂劇最愛作文章的點,但在這裏卻變得完全不重要。故事最大的命題就是要重新界定主角兩人之間的愛情以及音樂的關係,當所有人都期待兩人同台的激情,但故事最後要說的則是之後以及再之後的事。電影以兩場"替代"演出來標示女主角心境的轉折,第一是千秋和野田妹意義上的情敵孫蕊合作了原本野田期待和千秋合作的的鋼琴協奏曲,第二是野田自己和指揮大師修德烈傑曼合作了她原本想和千秋一起的出道演出,這多角關係從愛情轉化成音樂上的視角,當野田以旁觀者的身分以及之後親身參與的演出體驗了她對音樂與愛情追尋的目標時,讓她崩潰的反而是"難道就只是這樣嗎?"

甚至本系列一直以來的丑角修德烈傑曼也成為關鍵角色,從前篇開始他就帶點死之將近的曖昧暗示,他將野田妹帶上最高的舞台其實帶有性暗示在裏面,某種意義來說這次的合奏像是個完美的性高潮,就如同野田之前目睹千秋另一場美妙的合奏一般,這兩場音樂會神奇地隱諭了性與愛的角力,而高潮之後的空虛也正如性愛一般,野田妹而後放棄音樂與愛情就有如放棄了生命,正如之前的死亡暗示。

或許可以回頭來看系列的原點,野田妹一直是個任性邋遢卻是充滿音樂天才與愛的能量的女孩,這也是她成長為女人的故事,當她為了音樂與愛情走了這麼久的旅程之後,她卻不知道拿她的天份怎麼辦?當天份、音樂、人生與愛情無法調合時一切開始崩潰。相反地千秋過去是野田妹給了他重新站起來追求夢想的力量,現在他必需付出同樣的能量來挽回這一切。最後千秋以電視版即出現過的雙鋼琴合奏來重新啟發野田以及提醒觀眾,這一路走來兩人的悅變與成長,音樂並不是終點,而是必需要一再超越的人生方向,彼此之間的連結不只是幸福的幻覺,而是音樂,是藏在兩人內心的能量。當最後他們終於有同樣的體認時,這愛情故事至此才終於確定了結局。

當然這種愛情與音樂的結合多少是言情邏輯下的產物,但這本來就是言情偶像劇,追求完美的愛情與追求完美的藝術在此合而為一,成為劇中主角源源不絕的生命原動力,雖然是完全不寫實的音樂夢幻,但卻也自成一格地達到了某種言情的極致。前篇以一個交響樂團的調和來講音樂與宇宙萬物的關係,其實和後篇比起來根本只是牛刀小試。做為一個以愛情為題的故事,辨証生命、音樂與愛情才是後篇的野心所在。即使有時候我會覺得這電影似乎承載不了這樣的命題,它提出的解答也不一定能完全讓人信服,但至少在偶像劇電影的架構下導演努力地問了這個問題,透過音樂、適切的調度和演員表演,讓這系列有著讓人驚喜且餘韻十足的結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