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記

隨寫《巴黎電幻世代》



 《巴黎電幻世代》(Eden - 2014)橫跨二十年的電音場景,導演Mia Hansen-Løve和她的哥哥Sven共同改編Sven過往從事DJ的經歷,描寫青少年Paul著迷於車庫電音而一頭哉進DJ的世界,和他處於同一時 代地景的Daft Punk如今已成國際級天王電音團體,但電影並沒有如《醉鄉民謠》一般逼問著音樂世界的競爭、才華、懷才不遇的殘酷,而是以抒緩的寫實風格跟著主角二十年 間的生命歷程,讓一幕幕的派對場景和各年代的電音成為世代的註記。

相較於這個世界與時代的記錄,導演更關注在主角的生命狀態,角色二十年間的外型變化有限不知道是否是有意為之,像是他在音樂的世界裏永遠沒有變化,永遠 像是電影開頭在派對結束時對音樂依然入迷興奮的青少年。他放棄了學業,交往過不同的女友,為DJ事業入不敷出,吸食海洛因成癮,這些並不是音樂傳記的老 哏,而是他所待世界的樣貌,電影跟著他一起待在音樂和派對之中,直到時代一點一滴地將他遺棄,最終無以為繼。

原文片名Eden是九零年代巴黎一份電音刊物的名字,似也意有所指主角沈迷的音樂世界就像是純真歡愉的伊甸園,那是他不願離開的精神原鄉,也像是每位電音 男女所追求的境地。我對電音並不熟悉,但還是能在影片前後兩段辨識出Daft Punk的歌曲,九零年代Da Punk的派對初登場已讓Paul著迷,而十數年後他在空曠的舞池聽到Daft Punk的最新作Within仍然迷惑不已,音樂總還在那裏,只是他終究不得不離開。

電影中主角兩度背著現任女友去找他已經懷孕生子的前女友,她們就像下了車回到所謂「正常」生活,而主角還待在夢想的路上。直到最後其中一位前女友對他說她 曾經為他懷了孩子又拿掉,當時事業已失意的Paul才終於躲回房間痛哭,或許是為他失去的另一種可能的人生,更或是這二十年像是從來沒留下什麼。Paul 哭著說「讓音樂停下來」,那是整部電影幾乎永不停歇的音樂,是他生命的音軌和腦中揮之不去的律動。

片中主角一位漫畫家好友在繪畫創作中陷入了困頓憂鬱,他房間牆上的圖案隨著時間逐漸長大延展到了天花板上,就在他完成了最後的作品之後他自殺身亡。而多年 後Paul默然地擦掉他死去好友留在白板上的塗鴨,像是擦掉了一段生命及一場夢境,那已然過去卻還留在腦海深處的伊甸園。

導演Mia Hansen-Løve在訪談中自言她不是科班出身,電影並不著力在傳統的戲劇結構,更像是浮光掠影的流水紀錄,記錄編劇Sven無法忘懷的青春時代。幾 段派對的場面調度和長鏡頭跟拍都宣示了導演對手法的堅持,她極力避免MTV式的影像語彙,採取更寫實自然的風格,讓鏡頭的觀看有了不同於一般音樂電影的想 像與距離,我們看到了一位失敗者的故事,但電影更多的是試著提示出藏在角色、音樂和時間中那難以名狀的Ede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