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血與骨》

《血與骨》(Blood and Bones)(2004)

趕在2005結束前看了這部片的DVD,看完的感覺很混雜,電影前半有點令人不耐,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導演要這麼拍?但越到後來,越看出故事裏面的勁道,而結尾的意像也一直在我腦海揮之不去。本文紀錄一點個人的感想,可能會寫比較多負面的東西,但我覺得這部片仍然值得推薦。

故事描寫日本韓裔移民的故事,以主角金俊平為中心,看他固執且暴力的性格如何地帶給他家族無止盡的悲劇。電影裏的金俊平,恣意地毆打強暴自己的妻子,對反叛的兒女拳腳相向,苛刻壓榨手下的員工,在外面養小老婆。他似乎有用不完的蠻力和性欲,片中甚至有吃生肉,宰全豬的鏡頭。但這樣的一個角色卻找了北野武來詮釋。

北野武是個很棒的導演,很酷的演員,但我實在不確定他的演技(但大家都說他會演)。北野武在他早期自導自演的黑幫片裏,就建立了他外在沈默但內心情感激烈的暴力形像。從《那個兇暴的男子》、《3x4-10月》到《奏鳴曲》、《花火》,每一部片中他角色的形像都非常突出;雖然每個角色都有所不同但也相當一致,觀眾往往可以從劇情的脈絡,精準而充滿感情的鏡頭中感受到這個男人心中的孤獨、空虛、悲哀。他對生命的渴望以及對死亡的嚮往,那是在冰泠血腥的世界中,粹煉出來的一種日式的男性美感,北野武透過鏡頭、剪接、極簡的意像將此等精神灌注在電影中,具現在他自身的形像裏,而他極為低調的表演方式和這樣的風格十分的契合,或許根本是他自身潛在性格的展現。

但我覺金俊平不是這樣的,他不是自毀而是帶有毀滅他人的力量,他是個充滿壓力讓人想逃離的角色。也許是北野武過去的形像太深植我心,也許是我的期望錯誤,我總覺得金俊平該是個極度張狂外放的角色,他該是個野獸般的男人,而北野武的詮釋還是那一貫地沈默低調。電影刻意地隱去角色背後的動機,這時候需要的該是一個可以讓觀眾從他臉上從他身體感受出那股暴戾之氣的演員,但北野武讓我覺得力有未逮之外,導演崔洋一的鏡頭又拉得比上述那幾部片更遠更平淡疏離,熱度更是減弱了不少。

當然崔洋一和北野武的導演風格相當不同,這部橫跨數十年的史詩格局電影,人物眾多關係複雜,也不是北野武慣常掌握的小格局故事。崔洋一在這部片的敘事方式,是用主角的兒子成年時的旁白,一段段地回憶他心目中父親的形像,但電影的觀點不限於兒子的視野,比較像是全知的角度。鏡頭的運用像是一張一張工整的相片,帶著相當的距離來注視著劇中角色們的生命歷程。這也是我有點訥悶的地方,導演看來並不想讓這部片充滿熱度和張力,觀眾情緒只能靠劇情推展慢慢地燜熟。問題是金俊平暴力性格的成因完全被隱去,角色的動機也讓人不解,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鈴木京香演出的妻子身上,一直要到下一代長大成人,他們對父親的恨意與逃離的決心才構成劇情比較明顯的動力。

不可否認的是故事仍然是很傑出的,後段金俊平和他情婦之間的關係轉變,女兒逃離父親後宿命地陷入丈夫的家庭暴力中,到金俊平中風後的無力,一直到故事的尾巴他在寒泠的北方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這些都為角色和故事增加了複雜度與深度,觀眾也終於有機會窺探到他暴力外表層層包裹下,心中脆弱的一面。

或許一切都該歸結到導演或是原著作者,對韓國文化中男性深層意識的注視。崔洋一本身就是韓裔日本人,透過這部片除了回顧日韓的歷史情仇之外,我想導演更關注的,是以金俊平這個角色體現他對自身血統文化愛恨交織的情緒。片中父親血液中那暴戾固執的基因,在兒子的身上再度重現,血源和家族的壓力像是永遠逃不開的宿命(所以才使用兒子的旁白自述?)。而片尾北朝鮮的意像實在是太駭人,若要從父權引申到國族的暴力,似乎也未嘗不可?

最後照例還是要自我檢討一番:也許是DVD的小螢幕實在無法展現本片導演在鏡頭處理上所想達到的力道,也許是對日韓歷史文化太過無知造成難以進入,也許是看慣了韓國電影裏的暴戾意識,反而覺得這部以日式風格來挖掘韓國文化的電影實在不夠味。也許伊藤淳史演出年輕的金俊平一直讓我想到電車男?也許我需要再看一遍。

所以,只是個人感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