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生命的無望與寂寞-《照亮心世界》

一個封閉自我的男人,和一個帶著小女兒的單親媽媽,因一椿意外車禍造成小女孩昏迷住院,讓三人的生命有了交集。從中文片名和劇情簡介,怎麼看都是發揚人性光輝,賣弄可愛童真的心靈之作。但這部片其實並不太像是行銷包裝所暗示的那種類型,搞不好會有人看完覺得大呼上當。幸好我在看之前已早有心理準備。

《照亮心世界》(La Petite Chartreuse - 2005)這部法國片改編自法國暢銷小說,台灣也有中譯本上市,或許改天可以去找來看一看。不過影片本身似乎在英語市場沒什麼曝光,imdb可以查到的英語評論很少,甚至連影展提名的資料也沒有,我到目前也還不知道法文原名到底是什麼意思。本片導演是Jean-Pierre Denis,我之前完全沒看過他的作品。有趣的是,他在八零年代就拍出過入圍坎城的電影,但整個九零年代完全沒有任何電影創作,直到2000年才復出。據看到的中文資料的說法,他整整十二年間跑去當海關檢查員。

會看這部片主要是為了男主角Olivier Gourmet,他在達丹兄弟的《兒子》(Le Fils - 2002)中的演出令人難忘。同樣地他在本片中演出一位封閉自我的男人,和《兒子》中喪子的父親一般都是在生活中心靈不斷地受著苦難。不同的是,這次他演出的書店老闆劇本並沒有明確地交待其封閉自我的原因。他曾經有酗酒的問題,也有婚姻暴力的記錄,他心裏被各種過目不忘的記憶所淹沒,他沉迷在登山健行尋找人跡罕至的路徑,他也沉浸在滿屋子的書堆裏。他不斷地承受著生命的困頓所帶來的折磨,直至他開車意外撞上了從路旁衝出來的小女孩。小女孩的昏迷不醒與缺乏母愛,讓主角把她視為生命中的救贖,他在病床旁說故事給她聽,在後來她醒來後喪失說話意願時,他也代替母親帶她出遊。

導演在處理主角的生活與他和女孩相處的片投,其實手法和《兒子》差不了多少,低調內斂,也同樣運用Olivier Gourment的肢體和表情呈現出一個不堪的生命中所閃現的靈光。差別在於,《兒子》中的父親以他自己的苦行方式克服心中的悲傷與恨意,而《照亮心世界》中的書店老闆則完全放棄自我,把自己的命運逐漸交給一位脆弱的女孩。Olivier Gourment仍然演出精彩,只是有《兒子》驚人的成績在前,這部片變得有點像是刻意的自我重覆。

而決定這部片其實充滿殘酷與無望的關鍵在於,片中的年輕母親無能面對與照顧她的女兒,而男主角的出現到最後變成她利用來分攤責任的方便之門。她在女兒昏迷時不願在一旁和她說話,後來也把她丟在療養院鮮少探望,對人生的無助焦慮以及寂寞讓她不由自主地逃離她的工作與責任。一場在郊外引誘男主角的親熱戲讓人心驚,兩人之間沒有愛情,只有肉慾和填補寂寞的渴望,她一部份用身體來交換男主角對她與女兒的付出,一部份也是因為面對人生實在是太難以忍受。

最後當小女孩再度陷入昏迷,男主角決定以他的方式來尋求奇蹟,作出最大的犧牲。最後結尾的情節好像和片中主角常讀的小說《冰霜之子》(傑克倫敦)有關,不過我沒讀過書。最後看似感人的結尾,雖然毫不真實,但這畢竟是電影,是作者面對角色所給他的救贖。男主角執意的瘋狂與犧牲,換來一對母女的希望,最後年輕母親開始閱讀著《冰霜之子》,似是要開始理解男主角面對生命折磨時那強大的意志。只是電影疏離的基調與寫實的手法,更讓我感慨於角色們的偏執與無助,以及生命的寂寞和殘酷。

(本片有台版DVD可租)

留言

  1. chartreuse 是「修道院」,petite 是形容詞「小」,全片名是「小修道院」。但,這只是按字面上來翻譯,不知是否切合劇情。我還沒看過這部片。
    Jean-Pierre Denis 在 2000 年復出拍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講一對年輕的姊妹殺死雇主的故事。我在電視上看過,很冷,是那種看第一遍覺得還不錯、但不會想看第二遍的那種。
    我不是很熟悉這位導演,但他是很特別沒有錯。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