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09台北電影節小記

2009台北電影節今年台北電影節我看了十二部片,其中並沒有什麼很讓人興奮的作品,算是蜻蜒點水又一屆過去了。這次影展的片單感覺和去年一樣不太吸引人,也許以影史經典回顧為主的方向到了該轉型的時候,換個策展方向當然沒問題,但是如何包裝並提出一個吸引人的論述還是重點所在。不過今年小影展一堆,北影片單不精彩也算正好,不然追片追到累死。

從單純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今年台北電影節有些小改變,比如說改成售票時劃位,而不是自由入座,這就和金馬影展的方式是一樣的。我覺得這樣很好,不用趕影展時每場都要排隊入場搶位子,尤其今年天氣實在很熱,可以悠閒地在快開演時才入場實在是舒服。

另外中山堂的銀幕加上了黑框,這讓畫面尺吋變小了,有點失去了中山堂的氣勢,但這做法也減少了觀影時被大頭擋到的情況。另外也聽說請了杜篤之做了音響總監,加強音響效果。可惜整體而言,今年在中山堂看了六部片,並沒有在觀影效果有明顯的提升,甚至還有變差的感覺。我不是什麼技術專家,也許是這幾部片本身影音效果就不算突出,但單就我個人的感覺,在畫質上亮度和凝聚力就不如以往,聲音感覺量也不夠。相較而言新光影城因為是專門的戲院場地,即使廳不若中山堂大,但畫面的包覆感和畫面品質都有一定的水準。

其他如放映出包或許多人不滿的映後Q&A,我自己沒碰到幾次所以就不提了。我最不喜歡的除了感覺沒什麼誠意的影展報和海報設計之外,就屬每場放映前台北電影節的片頭短片。柏林熊搭捷運逛西門町的設計實在是很low,一整個像是市政宣導片,完全沒有電影就要開演的氣勢。(竟然還有宅男碰到熊裝死,然後熊看到掉在他身上的台北電影節手冊,天啊...這真是蠢爆了)

總之希望明年台北電影節能更好。

以下是今年觀影小記:(修改自之前放在Twitter和Plurk上的小記)

Adoration0130446720071102_a74c3c3f3705efc4faf8yaVQkcUI97vI

《愛幕拼圖》 (Adoration - 2008 )-- 依然是一貫艾騰伊格言的風格和主題。時序錯置的手法,從個人私密感情出發,對記憶和情感的探索比喻著種種關於種族、歷史、媒體、人性的思索,真相與動機隨著情節一層層地翻出來,不過看到一半時老覺得有點提不起勁,大概是裏面角色的處境和行為實在功能性太強了點。

《東邪西毒終極版》(2008) -- 多年前在第四台看過不完整的原版,只留下模糊的美好印像,結果這次重映,王家衛的經典大作還是敵不過午後的睡魔,真糟。不知道是不是中山堂的放映品質讓這部片的效果打了折扣?不過還是覺得這部片很棒,改天有空找原版來較看看。張國榮真帥,張曼玉真美。

《空山靈雨》 (1979)-- 胡金銓經典武俠片,是我今年最喜歡的一部片。各路人馬齊聚佛寺各懷鬼胎,是武俠片竟有點喜劇的味道,片中三位師兄弟很逗,鏡頭和武打的節奏配上音樂真是美妙。這部片的拷貝遠從法國運送來台,畫質不差,很珍貴的一次觀影體驗。

Storms3841453halbe_treppe

《控訴風暴》 (Storm - 2009) -- 透過一場國際法庭審判呈現出追求歷史正義和國際現實權力運作的矛盾衝突,以及潛藏在其中的性別議題。很平穩的一部片,劇本編排方式很有好萊塢商業片的感覺,包括角色安排和劇情啟承轉合的方式,但在導演的處理下並沒有過度的狗血算計,還是保有了歐洲片那股嚴肅與精準,算是很有策略地介紹出故事的主題批判。

《穿制服的女孩》 (Girls in Uniform - 1931) -- 描寫天主教住宿女校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同志曖昧情愫,帶出學校的保守壓抑和學生熱情追求自由的衝突,可惜在失去時代脈絡的線索之下我對這故事的共鳴不深。女學生們的奔放熱情拍得相當熱鬧,女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曖昧和現代同志電影比較起來各異其趣,而且整部電影竟然完全沒有任何男性角色的出現。

《八掛歡樂吧》 (Halbe Treppe (Grill Point) - 2002) -- 我對於DV手持攝影大特寫粗粒子畫面覺得有點厭煩,但這部片還是發揮的不錯。平實的兩對夫妻外遇情事,故事在寫實細膩的風格之餘還多加了點討喜的通俗元素,另外還有莫名其妙的偽紀錄片訪談片段。情節發展則是沒什麼狗血和驚人之處,不過在鏡頭大特寫之下,導演讓演員們有很多的表現空間,他們也都演的很好。

posterJPAimee&Jaguarposter_lg01

《好戲開鍘》 (Meet the Head of Juan Pérez - 2008) -- 充滿魔幻氣味的搞笑商業片,魔術師、小丑、馬戲團加上血腥的斷頭台詛咒,劇情算滿有創意。導演把玩了多種類型,角色表演和影片手法節奏都相當歡樂引人,只是看完覺得故事有點空,觀眾不用花大腦的娛樂作品。

《艾美與亞歌》 (Aimée & Jaguar - 1999) -- 或許是字幕問題和我對歷史、政治、性別的敏感性不足,有些劇情轉折抓不太到,故事也顯得有點冗長。但這部片對二戰納粹德國女同性戀和猶太人的處境刻劃值得一看,兩位女主角情緒的百轉千折和兩位演員賣力的演出也算是盪氣迴腸。

《極樂九重天》 (Wolke Neun - 2008) --《八掛歡樂吧》導演新作,看來DV畫質有明顯提升。老年人性愛和外遇的故事,同樣是平實簡單的生活故事,大量演員表情特寫,但更洗掉了許多通俗和劇劇性手法,變得更寫實沉靜。老年人的心境刻劃與老朽的赤裸肉體在本片自成一套美學,讓這很像是情色片的題材有了不一樣的風味。

02089_Winter_Ade_DDR_1989_A1s3871245La_Teta_Asustada

《冬日再見》 (Winter ade - 1987) -- 一連串旅行風景和訪談的紀錄片,談東德女性的人生、婚姻、工作、夢想。導演對掌握影像很有一套,黑白攝影非常漂亮,訪談和旅行意像的結合有股雋永的詩意。不過一如預期這種段落式大量訪談的紀錄片敵不過午後的睡意。

《爸,你好嗎?》 (How Are You, Dad? - 2009) 張作驥導演的新作,十個短片串連著許多父親的形像。我很不喜歡這部片,不過相信許多人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父親的形像因而深受感動,而且近期也快上院線了,所以暫且不談。

《懼乳:傷心的奶水》 (Milk of Sorrow - 2009) -- 柏林金熊得主。繼承了母親對恐怖歷史的恐懼回憶,少女在母親死後掙扎在對生命的渴望和內心的陰影之間,其間包括了一場婚禮、一份在大宅的女僕工作,和她體內不斷生長的馬菱薯。南美電影談歷史傷痕總還是要和魔幻寫實沾上邊,不過缺少了對歷史脈絡的理解,雖然電影看下來覺得還滿有意思,尤其是女主角和母親以歌對話的場面,但故事看不出所以然來。另外中文片名為何要和"巨乳"諧音呢?

留言

  1. 推!
    你說的那幾部我沒看到,也許是本來就心事重重沒在注意影展。但離職後時間比較多,去看了一部【沒問題俠客修裡世界】--我對片名很有意見,因為去年台北雙年展翻譯得比較中肯。另外有【搖滾東柏林】是我很喜歡的片,很能勾起1999年初遊時的殘存東德印象,很日耳曼式的浪漫。另一部【愁男卡拉OK】是因為導演才去看。倒是沒看到大銀幕【空山靈雨】有些可惜哩....

    回覆刪除
  2. 因為工作的關係,看了第二次的《爸,你好嗎?》
    有幾段自己本來很喜歡的,還是很喜歡
    但 這個影片讓我覺得 本來那個很強硬的張作驥,好像不見了
    (用媚俗這個字眼不知會不會太重)
    整體影片的呈現 感覺像是為了(迎合)觀眾跟票房
    我自己是很不喜歡最後面roll credit時的訪問片段
    太過頭了

    回覆刪除
  3. 不知道妳喜歡哪幾段?
    我自已目前比較喜歡《背影》《鐵門》《往日舊夢》
    對於這部片的感想,我不太清楚張作驥創作的出發點為何
    所以也不好說什麼媚俗、討好觀眾
    討好也行,但我覺得這部片導演好像放棄了什麼,很多段都很虛、缺乏重點。
    但也許只是我的偏見,我不好說太重。
    片尾那些訪問片段如此呈現是有點過頭,但我倒是覺得光就催淚效果片尾還比正片強。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