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單

Blog on Cinema 2010年終個人片單

照例又是在一年將要過去的時候選出幾部個人年度影片,總計2010一整年看了143部電影(含院線、影展、DVD、新舊片),以下是針對新片部份的片單,純粹代表個人的喜好以及過去一年觀影歷程的回顧,遺珠之憾是必然的,靜待將來有緣吧。

以下按照觀看順序。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2010, Martin Scorsese)

真實和幻覺混淆的劇情,認知大反轉的結尾設計並不新鮮。但真相為何不是重點,而是電影幻覺如何暗指更深層的時代氛圍和文化意識,個人的暴力悲劇如何和國家歷史的暴力悲劇連結。隔離島的場面調度和室內空間的心理迷宮都處理得精彩逼人,整部片在類型設計與核心情感之間虛實的後設交錯,是部電影的電影。(之前寫的專文)


《大獄言家》Un prophète (2009, Jacques Audiard)

情節緊扣著主角從純真少年被血腥暴力和黑道運作法則所啟蒙,開始認識並掌控他身處的世界,是殘酷的成長故事,也是關於道德、命運、血統、死亡與創造的電影。老實說初看時跟不上劇中略顯混亂誇張的獄中黑道鬥爭,但驚人的戲劇張力和許多充滿神采的橋段,陰冷寫實的手持鏡頭和細致的光影調度,加上歐亞種族衝突的潛命題,導演嚴然有打造新時代黑幫電影經典的野心。


《正經好人》A Serious Man (2009, Joel & Ethan Coen)

自從柯恩兄弟以《險路勿近》重回高峰,這幾年的三部作品都讓我重新更認識了這對我已經追看十幾年的導演搭檔。這部新作不但有導演慣有的黑色幽默,更有讓人轉不過來的形式邏輯,像是在說中產階級的生存焦慮,但首尾微妙的呼應,封閉又開放的結局營造出電影神秘又冷到不行的宗教和哲學觀點。這部沒有大明星主演的作品有幸能在戲院看到更是享受。(之前寫的專文)


《親愛的醫生》Dear Doctor (2009, 西川美和)

一個原本可以拍得很狗血的故事,但導演加入了很多寫實的調度與刻劃,在許多地方展現出深刻細緻的情感。這部片或許有些平淡,甚至原本打算不選進來,但在年終之際還是一直不斷想起這部片,或許片中探討的醫病關係正和我這一、兩年生活經驗有相互共鳴之處。(之前寫的專文)


《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おとうと (2010, 山田洋次)

山田洋次的新片於我而言雖然有點老氣,但就像是日本老電影風格的延續,通俗劇的架構下有著對人情義理的深刻描寫與社會批判,更多是對於人的關注,一種人生於社會飄泊於世道的滄桑,透過婚喪生老病死傳達出深刻的感動。(之前寫的專文)


《蜜》Bal (2010, Semih Kaplanoglu)

這部片讓我聯想到過去許多經典作品的印象,小男孩神乎其技的演出是四百擊或狗臉的歲月或是阿巴斯,森林和木屋的意象不知怎麼想到塔可夫斯基的鏡子,可能還有許多一時沒想起來的作品。這部充滿神秘深邃氣息的作品感覺和導演的三部曲前兩作大不同,大概可以直接在影史留名吧!而這竟然是今年的新片。


《愛情對白》Copie conforme (2010, Abbas Kiarostami)

阿巴斯加畢諾琪,絕對是個人九零年代觀影懷舊之旅。形式上可說是《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哲學版本,有著阿巴斯和許多伊朗電影常有的混淆真實與虛構的後設元素,以及導演在構圖與鏡頭的美學,職業演員的精彩表演更增加了戲劇密度。雖然不免覺得有點碎碎唸,但主題探討藝術與複製的價值,卻能夠延申到愛情、電影與人生真實與虛構的大哉問。(之前寫的專文)


《當愛來的時候》When Love Comes (2010, 張作驥)

張作驥重回巔峰的作品,無論是本土的氣味,演員自然到位的表演,甚至是大銀幕畫面的質感都讓人感動無比,把一個家庭中每個成員生命的苦楚與超越都刻劃的極深入動人。可惜中後段之後電影節奏似乎就有點失控了,有不少的重覆與停滯,削弱了結尾可能的力道。


《社群網站》The Social Network (2010, David Fincher)

精準工整的調度和流暢充滿機鋒的劇本,這部電影切入網路世代,透過臉書創業背後密辛傳達對人性、網路、資本主義社會價值觀的觀察與批判,無論在敘事、觀點、演員表現皆有可觀之處,可說是導演大衛芬奇從過去擅長的驚悚犯罪類型轉型之後的新高峰。(之前寫的專文)

以下是其他特別推介的作品:

  • 《非常母親》마더 (2009, 奉俊昊)
  • 《獵殺幽靈寫手》 The Ghost Writer (2010, Roman Polanski)
  • 《靈魂餐廳》 Soul Kitchen (2009, Fatih Akin)
  • 《完美狙擊》 The American (2010, Anton Corbijn)
  • 《惡人》 (2010, 李相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