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記

《又一年》

《又一年》(Another Year – 2010)

(本文有劇情透露)

英國導演麥克李(Mike Leigh)的新片《又一年》這次終於在台灣上映了,在觀看的過程中直讓我想到他的上一部作品《無憂無慮》(Happy Go Lucky – 2008),前作是以女主角樂觀開朗的角度來看待這世界快樂與不快樂的衝突,而這部新片的角度稍微偏向中間而且拉遠了一點,依然充滿了幸福與不幸福的對照。

故事圍繞在一對老夫妻和他們的成年兒子組成的幸福家庭,但他們四週一些親友卻個個有著不幸的人生,於是他們的家似乎成了某種讓人取暖的場所,提供這些失意的朋友一些情感上的安慰。電影以一年四季四個段落來描寫這個家庭的生活變化與角色們的互動,並沒有什麼戲劇性的情節發展,而是以細節描繪出人際間複雜的生活滋味,甚至也隱含了曖昧的辨證與批判。

也許是本片開放的角度,我並不確定我真的理解了導演的觀點,或說是看懂了這部電影。但我想這部片就是讓觀眾能有不同角度的思考,甚至是各取所需。

片中老夫妻Tom(Jim Broadbent)和Gerri(Ruth Sheen)相知相惜數十年,他們皆是專業人士生活不愁,喜歡和朋友聚會,空閒時會親自下田種菜,對人友善親切知足常樂,成年的兒子Joe在外工作也常常回家探望。相比而言那些失意的親友都陷在自我負面的意識中,缺乏自知之明與自信,妄想把幸福寄託在外表、物質慾望、酒精或是等待夢中的另一半出現。

麥克李在片中安排一些殘忍而尷尬的場面,比如和這個家庭相交十年的失婚寂寞女秘書Mary(Lesley Manville非常精彩的演出),年紀已經不小卻還認為自己處在熟年青春的尾巴,甚至企圖對Joe示好,後來Joe帶著他新交的女友Kattie出現時,她馬上覺得受了傷害而大肆批評對方的不是。但是當另一位也是因離婚而寂寞失意、體型過重的男性友人像她示愛時,她卻也當場嫌惡地拒絕了對方。

還有她為了"重新掌握她的人生"而買了一台紅色二手小車,但之後卻不斷地故障、被拖吊,原本幸福的想望卻變成了折磨人的玩意。Mary對汽車的無知和錯誤的寄託,這些看在他人眼中大家都心知肚明,卻也沒人真的戳破。而繼續看下去我才意識到,即使是相交十年的朋友,卻也沒有人真的關心她,她在這家庭想要得到一些情感的慰藉,其實都只是一種自以為的幻覺。

甚至是老夫妻一家三口對Mary的口徑一致,還有Joe介紹他的女友Kattie,我立刻感覺到這家人的某種狡滑的默契,Joe對女友的選擇似乎也深受父母的影響,即使Kattie表現出的幽默友善略為過火。而這新的一家四口的陣線更是立即讓Mary感受到威脅與排擠,也造成Mary和Gerri之間的分裂。

而在電影最後一段冬天的段落,Tom和Gerri一家人因Tom的大嫂去世而去奔喪,我們看到Tom的哥哥Ronnie(David Bradley)有著截然不同的不幸家庭,他離家多年的不肖子Carl (也可看做是Joe的反面)也因趕不及喪禮而怒氣衝衝地與父親大吵一架。情節沒明說,但這段某種程度讓我驚覺到Tom性格背後可能的陰暗面,包括走上兩個不同人生路的兄弟,以及他對Carl的嫌惡,而導演卻也暗示著Ronnie和Carl之間的父子情仇並不是誰對誰錯三言兩語可道盡。

最後段落當Mary企圖回到這個家庭尋求和解,碰到了來借住而獨自在家的Ronnie,這兩個失意、封閉靈魂的短暫交流卻也成就這部片最動人、絕望且曖昧的段落;但是當Tom和Gerri一家人回家後看見他們並不歡迎的Mary來訪,Gerri和她之間的對話就只剩下醫師和病人的身份,因為Gerri的職業就是心理治療師,而Mary某方面也成了她的病人,這和片首Gerri為病人問診的段落相互呼應更是令人心驚,當然這也是種面對人際關係無能為力下的莫可奈何。

最後畫面則是一群人聚在餐桌,鏡頭緩慢地掃過所有角色的臉孔,最後停留在Mary愁苦的臉上,所有幸福歡樂的交談都淡化成無謂的背景。經過這一年,有人更加地幸福,卻也有人更加地不幸,麥克李在這部電影中呈現出兩方間那段似乎難以跨過的縫隙,並且不提供任何廉價的解答。種種地難以言說,讓這部片成為一部看似幸福卻也非常殘忍的電影。

留言

  1. 這...看到夏天時就按下暫停了。會不會是看商業片久了都會這樣?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