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2012台北電影節小記(下)


《璀璨瞬間》(Maria Larssons eviga ögonblick - 2008)

這部改編自瑞典第一位女性攝影師生平的電影,背景設在二十世紀初,透過女主角女兒的視角來敘說她母親的故事。電影融合了時代文化描寫、個人成長記憶和對藝術的探求,此等類型也算是我心頭所好。拍攝的非常細膩,尤其在影展也幾乎都數位化的時代,透過膠捲放映觀賞這部刻劃古早女性透過老式底片攝影來捕捉藝術與記錄生命的作品,別有一番說不出的意境。

女主角掙扎在傳統妻子與母親的身份,身處貧困的勞動階級同時又遭受父權壓迫與家暴的陰影,這樣一個角色透過攝影進行心靈的超越確實是非常浪漫動人的一件事,而攝影的背後動機又牽扯到一段不倫的情愫,是言情也是人性,雖然有時會覺得通俗言情的部份稍微多了點。當然人身處於生命的困境和限制不總是能真的超越,但身為電影觀眾總還是想看到更多。



《化糞池裏的天后》(Ang babae sa septic tank - 2011)

好像是我看的第一部菲律賓電影,HDCAM的畫質看來成本似乎不是很高。內容可說是獨立電影的狂想曲,描寫一組電影人對其新作的發想,一個故事透過不同角色的觀點有著四種不同類型風格的詮釋,從寫實尖銳的社會紀實,到偽記錄片的得獎算計,或是追求電影夢幻的歌舞劇,以及狗血煽情的肥皂劇,不管是哪一種風格,或許都是某種程度對真實的背離,電影藉此很用力地嘲諷了電影人虛幻的妄想與醜態。不過同一個故事重覆四遍,雖然好笑度是有的,但知道電影要搞什麼把戲後,看到後來會覺得有點乾。反而是四段之間描寫電影人的心態和嘴臉還更有意思些。




《幸福的黃手帕》(幸福の黄色いハンカチ -1977)

山田洋次這部久聞其名的舊作原來是部公路電影,高倉健飾演的出獄男子傍偟著是否該回鄉的心情,編劇很努力地把鬆散的故事拉長成一部長片,透過男主角在旅途上遇見的一 對年輕男女(武田鐵失/挑井薫),對照到他過去和妻子(倍賞千惠子)相識相戀的往事,表達了編導心目中的某種日本男性情懷的典型,同時電影也充滿了北海道的市井況味。三十多年後如今觀來更有股懷舊的情緒。事前沒研究,看到年輕搞笑的武田鐵失真是驚喜。然後不管是倍賞千惠子或是挑井薫都各具風味。尾段歸鄉的段落拍得頗為動人,一如預期的結局看下來還是令人感動。




《逆光飛翔》(Touch of  the Light - 2012)

特別想看這一部片是因為當初參加金穗獎部落格達人評選,當年選出的最佳短片即是本片的前身《天黑》。編導演依然是同樣的組合(張榮吉編導,黃裕翔和張榕容主演),長片版的劇本顯然重新思考過,男女主角相遇的段落完全不同,也導引出不一樣的主題,再加上大量的角色背景故事,確實比短片版豐富許多。攝影、音樂都承襲短片的風格且更加的精致夢幻。

雖然當年我並不特別欣賞《天黑》,但看完前半段時我是願意去欣賞並喜愛這部新作的,只是等到看完後不免還是覺得這部片的優缺點和《天黑》如出一轍。然後我想到《陣頭》或是《那些年》,這幾年台灣一些商業片似乎都有類似的氣息,一種失根的言情、熱血、夢想,我想這也算是一種特色,雖然我不是很喜歡這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