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記

環太平洋

 


《環太平洋》(Pacific Rim – 2013)

(一)

這理所當然是向日本怪獸電影致敬的作品但不只於此,另外還有巨大機器人動畫,上溯遠到鐵人28號、無敵鐵金剛,較近一點則是EVA甚至是機動警察,或許還有別的我不熟悉的作品。另外香港場景的設定加上女主角真子的造型也很難不去想到攻殼機動隊,連帶又可以想到遠祖的銀翼殺手。電影雖取材自各種日本動畫科幻元素,但也有意地將之全球化或說是西方化,為什麼日本人拍不出環太平洋的主要原因當然是錢和技術,但西方合理主義個人主義的包裝也是環太平洋的一大特色,如同當年的酷斯拉。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技術上的限制,環太平洋和酷斯拉所繪製的巨大怪物都得在下雨的夜晚,反觀變形金剛不乏白天的場景,我猜兩者在尺吋上有所不同是一 部份原因,如此龐然巨物在白天出現也許視覺上容易顯得不真實?無論如何 電影裏裝甲獵人和怪獸大戰的場景細節在現代觀眾看來是無可挑剔的,壯觀的場面可說是年度之最。 唯一可惜的地方是雖然機器人部份每種機型各俱特色,倒是怪獸出現了好幾隻,但其實除了第幾級的分類外都記不住哪隻是哪隻,除了幹架的快感之外,對戰的樂趣好像就少了一些。

(二)

怪獸的設定一部分包含了人類破壞環境所造成的大自然反撲,而巨大機器人的誕生又是人類利用科技來與之對抗。但此等科技與自然的對抗隨著情節的揭露,故事又變成了標準的人類對抗外星人入侵的戲碼。以往類型中的作品似乎圍繞在城市毀滅的危機,但環太平洋在設定上變成全球末日的寓言,裏面的政治批判感覺沒有明確的背景。戰爭的隱喻也退到一旁,開場男主角自述其沒什麼其他技能,就是兩兄弟幹架不輸人,因此電影變成單純地小男孩和大怪獸大打一架的爽快。所以拳頭、磚頭、木棍變成打架的主要道具,槍砲飛彈有意地被淡化,連看來很好用的劍也在最後才拿出手,這自有其背後的邏輯。

雖然裝甲獵人是兩人一組操縱,電影也承襲了日本機器人的"聲控"方式,但大部份時候女主角都是無言的,做為副駕駛她的功能似乎是成為男主角的幫襯,男性氣概炫耀的對象。而身為指揮官的養女,女主角隱約成為男主角和指揮官之間爭奪的戰利品。不管是她初見男主角後躲在門後的窺視,或是其童年時初見指揮官的仰慕神情,這種東方女性對男性的慾望或是崇拜之情在情節上沒直接道出,卻依然暗示的很明顯。(因此菊地凜子的演出和角色連帶蘆田愛菜的小蘿莉童年都有點讓我難以投入。)

(三)

電影裏一個有意思但沒有解釋很清楚的設定:浮動連結,英文直接稱之drift,是操縱巨型機器人的駕駛員之間的精神連結。連結的兩人必需要有一定的相容性,影片裏面出現的組合就有兄弟、父子、夫妻、三胞胎,但是要如何定義相容的程度目前未知。浮動連結的兩人可以感知到對方大腦的思維與記憶,這對角色之間的互動會有多少影響?感覺除了當成情節工具之外,電影對此著墨的不多。

不過浮動連結還是有其曖昧的暗示,男主角從對死去兄弟的連結轉移到女主角身上,或是父子檔的兒子必需將連結轉移到代替的指揮官身上,這其中牽扯到兩對親子關係的轉移,不管是指揮官要將女兒交付給男主角,或是父子檔的父親必需將兒子交付給指揮官,浮動連結像是一種難以定義的親密關係,其間的讓渡總會挑動一些倫理的敏感神經,這要怎麼解讀就看各人了。最後指揮官死前對女主角說You can find me in the drift,這不明所以的暗示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意思。

(四)

影片看了兩次,第一次看IMAX 3D時因景框太大電影前半時間都不太能專注,模糊的畫質和陰暗的3D效果讓爽度打了點折扣,而且這又是一部非常晃非常吵的電影。第二次重看數位2D的版本才感覺好了一些。無論如何,看《環太平洋》之前因預告片喚起童年幻想的興奮感,在看完後才真正覺得以前那個愛看機器人打架的自己早已經不知消失去哪了。

(觀賞於2013年七月二十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