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單

2016年我最愛的新片

又過了一年,照例回顧2016年看過為數不多的新片中最喜愛的作品。

《Happy Hour》ハッピーアワー (濱口竜介, 2015, 日本)
Blog on Cinema: 記台北電影節《Happy Hour》

片長超過五小時絕對是今年最難忘的觀影體驗,描寫現代女性生活卻不能以日劇觀之,劇本控制了節奏速度,甚至還放入了超長的單場段落,完全要觀眾進入角色的生活細節之中。影像風格雖不炫目,大銀幕看下來仍然充滿電影感。男性導演的劇本能把女性角色處理的這麼細膩,看來和素人演員們做了不少功課,有趣的是相比之下男性角色大都相對無力。相當動人的一部片,很可惜本片在台灣目前似乎沒有上院線的機會。

《日曜日式散步者》Le Moulin(黃亞歷, 2015, 台灣)
Blog on Cinema: 記TIDF:《日曜日式散步者》《大路朝天》 

導演特意打破傳統紀錄片形式,大量音畫與歷史檔案素材,搭配戲劇重製、書藉物品及書寫般日語唸白,以戀物方式想像並創造出一個時代文藝青年的集體心靈空間。風車詩社從電影前段的意識奔流與路線之爭,到後段在歷史、國族、政治交纏下被時間沖刷殆盡,電影以形式和內容對話,不斷刺激觀眾對歷史與電影的重新想像。一部訊息超載的作品,一次純粹的電影體驗。這是屬於大銀幕的電影,我在電影院看了三次,前兩次(新光、光點)各有不同放映品質的問題,直到第三次新竹大遠百威秀特映會才算修成正果。

《華麗之墓》Cemetery of Splendour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2015, 泰國)
Blog on Cinema: 記《華麗之墓》

導演很懂得創造電影的空間幻境,於是現實與夢境、現代與古老、今生與前世、當下與記憶、文明與自然、視覺與寓言全都疊合在一起,閑適的節奏卻深藏厚重的情感,或許比起前作是淺白了一點,但之前看過兩部導演舊作都睡著,這部新作就算是緣份到了。

《比海還深》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After the Storm (是枝裕和, 2016, 日本)
Blog on Cinema: 《比海還深》- 是枝裕和家庭劇的變奏與定格

看了兩次,第一次看完覺得有點失望,之後因為參加和影友以是枝裕和為主題的讀影會,特地進戲院看了第二次,在肥內的大力推薦下,可以認同《比海還深》是導演近年一系列家庭劇中僅次於《奇蹟》的佳作,從許多方面來說都像是延伸自舊作的變奏與精進。可以和西川美和今年同樣帶是枝風的《漫長的藉口》一併觀賞。

《藤田嗣治與乳白色的裸女》Foujita (小栗康平, 2015, 日本)

畫面極美,每個鏡頭像是一幅畫或說是像模型一樣微縮乾淨,不識主人公看不出來有無反應了畫家的美學風格。電影分成年輕時在巴黎和戰爭時期在日本強烈對比的兩段,在同樣鏡頭風格的展演下,文化時代與空間的衝突顯得平靜卻又強烈。情節也是塊狀與安靜的,不以傳統的方式詮釋畫家的生平,更多是姿態的展演與凝視。連同《日曜日式散步者》《攻佔羅浮宮》《歡迎光臨國家 畫廊》算是今年看的幾部以電影形式與藝術對話的作品。

《索爾之子》Saul fia / Son Of Saul (László Nemes, 2015, 匈牙利)
Blog on Cinema:記《索爾之子》

近距離跟拍和大量失焦都是有意識的操作,把電影變成關於個人腦內劇場與外在環境的對抗與抽離。意外還留存的情節與敘事展現了集中營複雜體制與脈絡,而主角無理性的行為像是對大敘事的反抗,雖然導演有點太用力。集中營電影好似已被時間和影史所談盡,但這關於身體命運與存在的寓言還是頗動人。 本片在影友間評價兩極,連帶影響了後來我對這部片的印象,但一直沒有再重看,最初的感想就先留著了。


《45年》45 Years (Andrew Haigh, 2015, 英國)
Blog on Cinema: 人生的幻像 -《45年》

45年不只是婚姻而是人生,逼近婚姻與愛情的真相,也就是逼近人生真相的寓言,這一切都因煙霧瀰漫你的眼。電影處理的很細膩精準,鏡頭、畫面、演員表演都是線索,尤其片頭的聲音設計到後段揭曉時實在令人覺得觸目驚心。後來想想結尾處理可能稍嫌用力,但總還算是頗愉快的觀影腦內運動。

《正宗哥吉拉》シン・ゴジラ / Godzilla Resurgence (庵野秀明, 2016, 日本)
Blog on Cinema: 記《正宗哥吉拉》

多年來故事不斷重啟的哥吉拉系列,能以此等充滿野心,既復古又現代的姿態重生,《正宗哥吉拉》真是今年最意外的驚喜。缺點當然不少,但今年對好萊塢大片興趣缺缺的情況下,哥吉拉正填補了我有腦娛樂的需求。

其他值得一提的作品:

《新居風暴》The Salesman (阿斯哈法哈蒂, 2016, 伊朗)
《漫長的藉口》永い言い訳 / The Long Excuse (西川美和, 2016, 日本)
《愛情未來》 L'Avenir / Things To Come (Mia Hansen-Løve, 2016, 法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