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觀後記

2016年7-8月觀影短評

《沉默茱麗葉》Julieta (2016)

之前才剛看過《窗邊上的玫瑰》,《沉默茱麗葉》也是有些地方類似舊作,阿莫多瓦這部新片在坎城評價好像滿普通,我看到一半也覺得少了之前導演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張力,但看到結尾卻又覺得這樣的收斂也不是壞事。仍然喜歡用懸疑類型元素,這次沒情殺沒暴力,劇情懸念也不強,反而更突顯通俗劇的本質,直指幽微的生命體悟。慾念與罪疚糾纏著角色,生命有如惑誘與危險的大海,非得要走過一遭才能靠岸,這不就是阿莫多瓦嗎?(2016/7/16)

《愛情未來》L'avenir / Things to Come (2016)

因為引用到哲學我沒法一目了然,法式生活流水帳的走法,看不太出明顯的結構與符號運用,但那隻黑貓的去留卻頗能打動我。貓讓我想到《醉鄉民謠》,尤其演出女主角得意門生的Roman Kolinka長的又有點像Oscar Issac,他還在片中跟著Woody Guthrie的民謠歌聲一起唱。和導演前作相比,或許可說談的是人生的無以為繼卻又非得繼續的過程,只是這次不是在講電音青春,而是哲學與人生,不過幾首歌的選用仍然相當有品味。(2016/7/16)


《大同》The Chinese Mayor (2015)

其實沒有比《大路朝天》好看,兩者的差別一個是在技術上,《大路朝天》在影像、剪輯、敘事策略編排上都有一定水準,可能一部份是後製和剪接和西方技術人員合作,相較之下《大同》就相對地樸素粗糙。

另一個是兩者觀注的視野不同,《大路朝天》看的是底層的結構,有某種程度社會學甚至人類學觀點,《大同》拍的主要是單一的個人,透過一個具有前現代中國特色的市長,一個相對曖昧引人的主角,帶出中國當代政府的樣貌。影片不走傳統的二元批判觀點,耿市長口口聲聲地要文化立城,卻只剩下滿地殘敗,但也賺得了不知能被記得多久的百年最好市長美名。

前篇轉貼談到本片的對中國官僚想像的衝擊震撼,我觀影時完全沒感受到,望著市長離別的淚水,只覺得一切都是假的,並不是說這人虛情假意,而是他真誠相信的東西都是虛無的(如最後詭求市長回來的民眾亦然),只有荒謬才是真實。耿市長的城市願景不吸引人也無法說服觀眾,他的人格特質也說不上有趣,電影也沒真的拍出權力結構的狀況,或是大同這個城市的風貌,反正是虛上加虛,所有的東西繞著空洞打轉,倒也有種後設的趣味。

之前在部落格記《大路朝天》寫道:『這部片頂多就是一部詳實、高規格、立場鮮明、充滿臨場感的新聞影片....對一部紀錄片所能期待的曖昧、幽微、深刻大都付之闕如。』《大同》則是相反,導演其實抓到一些有趣幽微的角度,但效果沒怎麼執行出來。相對於前者的義憤,周浩自言他比較狡猾,不怎麼積極地對抗國家,畢竟當事人仍在位,而電影還是得拍下去。

放映週報對本片製片趙琦的訪談,談到投資方BBC一度認為本片是中國宣傳片(是因為描寫了一位「好官」嗎?),但趙琦以電影提供了「準確的信息」為理由說服BBC不該陷入單一的觀點,但文中談到種種的市場操作,又讓我不禁想,電影的力量是不是多少被製作人給磨掉了?還是其實本來就是製片導向而我問錯了問題?或許可以說這本來也就是一部狡猾的電影(In a good way)。

最近趙薇和戴立忍的新聞事件,也就像是這樣的真誠和虛假混雜不清,所有人的情緒都不自住地陷入,真話與謊言都失去了意義。《大同》多少紀錄了中國或不只是中國這樣的景況,即使表面也是種內在的暴露。(2016/7/17)

《梄山節考》The Ballad of Narayama (1983)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今村昌平的最高成就,他的人類學和日本民族研究的主題在本片達到一個極致,對於電影的寫實場面營造也超越了舊作,對性、文明、自然的種種探索可能也到了一個階段,作者的泠酷疏離要到《鰻魚》才走到不同的方向。想到了《單身動物園》也是運用了動物的意像,但兩者面對文明的態度相當不同,今村昌平引入了自然與神性的觀點,殘酷的傳統規範成為人類順應自然所生的產物,主角背母親上山望見滿山的白骨和禿鷹,彷彿在說這就是人類所想望的山神樣貌。如果和《諸神的慾望》連在一起看,真是天地蒼茫人如螻蟻。(2016/7/17)

《尋找多莉》Finding Dory (2016)

其實記不得多少第一集的細節,《尋找多莉》仍然讓我覺得像是重拍,主角從馬林和尼莫換成了多莉是好的選擇,畢竟多莉是有趣得多的角色。但魚兒們在海洋博物館內穿梭(主要是靠章魚和鳥的行動力),除了充滿電玩和遊樂園的樂趣外,故事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動力與說服力,要用擬人魚做為寓言在這個時代實在太勉強了點,最後只能靠皮克斯擅長的動畫細節和不斷升級的場面技術來撐起一部電影,皮克斯的倒數之作。(2016/7/20)

《家族真命苦》家族はつらいよ / What a Wonderful Family! (2016)

劇情沒什麼好說的,演員活靈活現尤其橋爪功演出不同於東京家族的父親形像非常有趣,整片看下來滿開心。只是收尾時又把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請出來有點多餘,對於老年離婚的探討也溫吞到不如不談。導演兩部收山作一明一暗的自我回顧也是有意思。(2016/7/23)

《星際爭霸戰:浩瀚無垠》Star Trek Beyond (2016)

雖然五年任務已經進行了第三年,但故事還是停留在星聯內的政治辯證,又一部恐怖主義的寓言電影,只是以探索冒險類型包裝,並得以挪用Star Trek常見的公式套路,復古致敬意味更濃。林詣彬動作場面的編排比JJ更高明,Simon Pegg的劇本對角色鋪陳做到了本份,片末正邪對戰說不上新意,但主題意寓勉強掻到了一點癢處。不確定是否是成功的Star Trek,但算是比前兩集更成功的NuTrek。(2016/7/24)

《咖啡·愛情》 Café Society (2016)

其實這是伍迪艾倫第一部以數位拍攝的電影,到後頭有幾幕實在美極了,而結尾那兩組男女主角的鏡頭實在是伍迪艾倫少見的愁悵,可以理解為何有人認為這部片是導演近年比較好看的電影,因為加入了時間的跨度和複雜的人事,很多並不直接對照的支線不斷拉人進去思索,到最後滿溢的感情,確實是伍迪艾倫近年少見相當動人的故事,因為太動人了反而讓人沒法像過去那般忽略導演近來常見的缺失:演員和劇本根本都沒真的進去角色裏,讓人不禁想像更好版本的可能。(2016/8/31)

(本文整理發表於201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