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記

記經典重映:《青春電幻物語》《郵差》

 《青春電幻物語》(2001)
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 / All About Lily Chou-Chou

當年影展初看時並沒法真的投射進去片中慘綠校園的霸凌情境,更不用說網路群體與現實之間的冷酷落差,然而經過20年後一切反而變的更清楚。那無止盡的藍天與綠地,那完美的夢幻的空虛的莉莉周周與小林武史的音樂,連同青春的幻像,是如此的耽美、虛假卻又是劇中角色們當下的一切,黑色的畫面伴隨著打字的聲音,文字連同生命一句句地投入無盡的黑暗中。青春與死亡這兩個岩井俊二永恆沈溺的命題,在此似乎找到了最純粹的形式,一再訴說著兩者的共生,與網路群體連結的真實和虛假。

可能並不是電影有什麼超前時代的洞察,畢竟當年日本網路與流行文化自成一個領先於世界的平行時空。當時悲劇青春的當代,對我來說如今已經成為來自過去的迴響,那些電影中巨大的同溫泡泡與其之外只留暗示未曾顯露的陰暗現實,都在20年間以不同模樣留下它們的痕跡,過往依附在青春與流行文化的記憶至此才展露了它們的意義。本片採用當時電影少見的數位攝影,2001年上映時還必需將數位影像轉製為膠片,如今的數位修復版就像是還原其本來面貌。

(觀賞於2021/4/5)

《郵差》Il postino (1994)

電影架構在1950年代義大利村落一位無所事事的漁民之子身上,因智利流亡詩人聶努達的短暫旅居,透過幫他送信兩人有了忘年之交,主角從而認識了詩,開始擁抱生命,甚至展開了個人的政治啟蒙。這理當充滿生機的故事,不知早有計劃還是巧合,結束在戲內主角與戲外演員一起死去上,讓電影有如一篇意在言外的墓誌銘。喜劇演員 Massimo Troisi 抱病拍攝這部他自編自演的作品(故事另改編自小說以及電影),並在殺青後隔天心臟病發過世,這件事為本片增添了傳奇,卻也定義了世界看這部片的角度。

然而我一直無法擺脫主角病懨懨的印象,據說他當時的體力一天只能拍攝一個小時,片中不少遠景和背影都以替身演員代勞。就影片成果來看或許可以忽略演員的狀態,但我總還是禁不住注意到男主角和其他演員之間明顯的對比,相比於片中其他小鎮居民急切的生動,男主角總是一副想坐下休息的表情,平緩呢喃的唸白卻有種將角色努力銘刻在電影中的意志(不過主角的台詞都是事先錄音,以防他無法完成拍攝)。

英國導演 Michael Radford 古典簡樸的拍攝手法,也像是因為演員的狀態,全片充滿平鋪直敘的對話戲,搭配大量的中近景人物特寫,彷彿是角色臉孔的紀錄。本片請來法國演員 Philippe Noiret 飾演聶努達,又充滿了義大利漁村的寫實景色,全片在製作上有點延續《新天堂樂園》通俗劇的味道,很符合當時奧斯卡外語片的口味。當然電影並沒有 Giuseppe Tornatore 作品那般的華麗與流暢,Luis Bacalov 卻以其優美的配樂獲得了大師 Ennio Morricone之前未能靠《新天堂樂園》拿下的奧斯卡最佳配樂,不過這兩張原聲配樂專輯都屬於我九零年代的電影音樂記憶。

最後再記一下另一個錯位,《郵差》裏一句讓人印像深刻台詞,郵差初識「隱喻」之後,問了詩人:The Whole World is the metaphor for something else ? 這次重映的中文台詞翻成「是否整個世界,海、天空、雲雨…,⁣對於其它事物都是一種隱喻?」(翻譯來自網路搜尋)印像中九零年代看這部片時,這句台詞翻的更接近英文台詞:「整個世界是否是其他事物的隱喻?」我以為重點在於從可見的世界指向不可見的抽象之物,這頗為科幻感的意像,若只是翻成「世界萬物都是隱喻」的寫作101,感覺有點讓這段對話失去了魅力。

(觀賞於2021/4/17)

留言